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11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代司马光罢相时,市人为之叹息,他再次当政时,市人为之额手;后来金人入侵,李纲被罢职,太学生陈东纠集学生抗议,市人加入者也甚众多。这反映出宋代
A.知识阶层社会基盘扩大 B.传统社会秩序已被打破
C.市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D.士子与政府间矛盾尖锐
2.明代中后期山东兖州府,“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为市肆居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南方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农产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C.山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 D.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贸易
3.表1是清代前期民间年画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部分)。这反映出,清代前期
表1
年画名称
主题
《女子自强》
妇人携带两名幼子向教书先生请教,年画上文字大意为:女性只有自强,才能与男子共同生存下去
《庄稼稼穑难》
妇女已经大量迈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
《妻打男挨》
妻子是一副“悍妇”形象,丈夫则被打得跪地求饶
A.封建礼教内容与时俱进 B.底层女性地位上升
C.女性自主意识日益凸显 D.女性维权意识强烈
4.郑观应强调,在与外国协定税率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在外交交涉中,“异邦客商,一切章程,均由各国主权自定。实与公法吻合”。郑观应的这一观点
A.开启了外交观念的近代化 B.接受了西方民主理论
C.已突破“中体西用”的观念 D.体现了近代国家观念
5.1861年,清朝海关的总税收共为5036370库两,到1910年,增加到34518589库两,在50年中增长了5.8倍。这种增长
A.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便利了西方列强在华的商品输出
C.源于近代中国海关实现了独立自主 D.反映出中国近代工业竞争力增强
6.年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时代风貌。图1是宣统三年创作的年画《北京失守宣统逃走》,该年画
图1
A.是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真实再现 B.反映了君主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C.说明革命新军已经控制了北京 D.折射出民众对反清斗争的支持
7.1914年5月,青年学者章士钊在日本创刊《甲寅杂志》,主要阐扬民主宪政,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政治的认识;6月,留美学生出版《科学》杂志,主要介绍科学技艺,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科学的认识。这说明当时
A.知识分子对于救亡道路存在分歧 B.新青年思想顺应时代潮流
C.留学生成为新思想萌发的主群体 D.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8.表2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表2
1928 年《党国旗使用条例草案》
除对悬旗、降半旗、旗帜收藏和折叠等项有详细规定,还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辱损毁
1934 年新修订的《党旗国旗制造使用条例》
添加各级党部会同警察机关指导纠正旗帜使用的规定
1935 年《制售党国旗商店管理办法》
增加制售旗帜商店须经政府核准的规定
A.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 D.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
9.图2为画家钱松岳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名为《水上高歌丰获归》的年画。该作品
图2
A.用文人笔墨描绘了杜会主义建设成就 B.描绘了当时农业合作化的劳动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其创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10.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国际层面上走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的新路。这说明新时期中同外交
A.主导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注重建设新型的国家关系
C.以维护联合国原则为宗旨 D.极力推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11.《拿破仑法典》从基本原则到法律术语都继承了罗马法。1900年德国民法典也以古罗马的《法学汇编》为蓝本。马克思曾指出:”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据此可知
A.罗马法过于偏重私法的内容 B.近代欧洲各国的立法具有统一性
C.近代欧洲法律体系过于保守 D.罗马法奠定了近代西方法治基础
12.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费奇诺认为,灵魂作为宇宙中介的首要功能即连接功能,宇宙符号从灵魂那里穿过,再折射到其他出物之上,灵魂尽管与人有所区别,但灵魂与“爱”必须通过作为“中项”的人才能发挥作用。这一思想
A.冲破了神创人的谎言 B.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C.提高了人的主体地位 D.肯定了宗教的价值
13.公共图书馆在十八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1844年,法国、美国、普,行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表明,19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A.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B.反映出礼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D.促进了浪漫主义文艺的产生
14.1917年四月,列宁反对立即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提出了著名的革命和平发展方针。列宁提出这一设想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B.工兵代表苏维埃已控制国家政权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完成 D.当时俄国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15.有学者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A.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 B.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C.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 D.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
16.(10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经历了重大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末年,官僚用察举培植集团势力,士族借乡党控制察举。战争频繁,汉以来的“乡举里选”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方针,后魏文帝实行“九品中正制”,实行初期,品第人物能以才德为主要依据。西晋以后,“九品中正制”逐渐被势力庞大的门阀世族控制,东晋时期,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薛林军、马晓霞《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革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将举官察吏的标准定在品行情操上,而衡量其高下的唯一尺度是儒学的仁义忠孝。于是,“家训”“家诫”的家学教育便适时而兴盛起来。它们在私学教育的家族化、社会化方面将道德品质的修养贯穿于文化教育之中,不知不觉地对社会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吴霓《论魏晋九品中正制与私学的关系》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东汉末年察举制度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6分)
17.(12分)图3、图4、表3分别是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分布示意图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道
关内
河南
河东
河北
山南
陇右
淮南
江南
剑南
岭南
共计
府
2
1
2
1
2
2
2
1
13
州
27
29
19
29
33
19
12
51
38
73
330
县
135
196
110
174
161
60
53
247
189
314
1551
总计
164
226
131
204
196
81
65
298
229
388
1894
表3 唐朝元和年间府州县数从统计情况
(1)指出图3的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分)
(2)与图3比,说明图4秦朝行政区划体制的意义。(4分)
(3)比较图4和表3,说明表3反映出唐朝行政区划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18.(10分)挂洋旗是清末镇江轮船运输业中共同的偏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98年,镇江的一位道员联合商人创办立生洋行,以托名洋行,并且依附在麦边洋行内,成为第一个开拓内河航运的华资公司。据统计,1898年到1899年的两年间,在镇江到清江浦航线上有航运业务的10多家民族航运公司中,挂英国旗的5家,挂美国旗的3家,挂法国旗的1家,挂日本旗的1家。下面的事例讲述的是镇江木材商人在长江航线上的困境:木商假借英、法、美、日、德、葡等洋商名义,挂上洋旗,每船交洋旗费银三十八两,变成洋商外运之货,就可免除重重税扰,通行无阻。这种生存策略使许多木材运输企业得以生存,但流失的财富也很可观。在同一则资料中,作者估算了一笔账:直到1931年裁厘加税止,历时三十一年,交纳洋旗船费达三十八万两之巨,利银外溢,良可浩叹。
——摘编自沈红亮《清末镇江轮船运捡业的“挂洋旗“怪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镇江轮船运输业挂洋旗怪象的历史背景。(6分)
(2)此类怪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他认为马克思是社会主义“最占势力”的思想,并多次论及马克思及其学说。1905年,朱执信在《民报》第2号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文中介绍了马克思的生平和学说,还介绍了《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剩余价值学说的要点,并肯定了《共产党宣言》的现实指导意义和《资本论》,认为马克思指出了资本家剥削的实质,同时又认为他有些偏激,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非常推崇。
1905年5月,孙中山说:“中国社会主义的目标之一就是全部土地或者大部分为公共所有,就是说很少或没有大的地主,但是土地由公社按一定章程租给农民。”这一对土地的美好设想,反映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虽然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深深地打上了中国大同思想的烙印,但是某种程度上对土地分配的愿望、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对人民大众的同情,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整理自张文新《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贡献与意义研究(1894—1911)》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资产阶级传播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评述。(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11分)图5为1790-1990年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情况(单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5
一一据徐肖冰《美国政府债务的演进风险与可持续性研究》
采取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美国政府债务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11分)
山东省临沂市2020届高三期末检测
历史参考答案
1.A2.D3.C4.D5.A6.D7.B8.C9.A10.B11.D12.C13.C14.D15.B
16.(1)原因:东汉末年,察举制度流弊丛生;战乱频繁,“乡举里选”在地方难以推行;地方豪强势力的崛起。(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影响:早期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后来以家世出身作为品评的唯一标准,成为巩固门阀政治的工具,严重打击和摧残了下层人士学习的积极性;对魏晋南北朝时的家学教育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推动了儒学思想传播。(6分)
17.(1)特征:“方国”“诸侯国”与周王室仅是松散的臣属关系,尚无统一的行政区划。(2分)
政治因素:西周实行分封,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2分)
(2)意义: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2分)郡、县的划分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不平衡性的需要。(2分)
(3)变化:州县在南方的设置明显增多;(2分)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战乱及经济的衰退促使大量人口南迁;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南移。(2分)
18.(1)历史背景:甲午战争后,清廷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列强在华取得了种种经济特权;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封建势力重重压迫。(6分)
(2)影响:使清廷财政收入受损;利银外溢,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洋行成为真正的受益者。(4分,答出两点即可)
19.【参考示例】
①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包括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先进中国人探求救亡之路的迫切心情;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20世纪初,中国报业的发展和各类报刊的创办利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欧美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两极分化弊端凸显。(3分)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目的,包括以社会主义的某些方法作为实现民生主义的手段,实现公平正义等。(2分)
③意义和局限。(3分)
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创造了思想基础;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将民生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将社会主义理解为一个经济概念,并没有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4分,若从其他角度论述,合理即可给4分)
观点:层次二:观点明确、合理。(2分)
层次一:观点较为明确、合理。(1分)
表述:层次三:表述成文,论证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2分)
层次二:能表述成文,论证较充分,思路较清晰。(1分)
层次一:仅罗列要点,思路不清。(0分)
20.(11分)【评分参考】
示例:
一、和平发展时期(1790——1860年)(1920——1930年),在这些时期,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重呈下降的趋势。美国独立之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保证了美国的长治久安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南北战争后,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后,美国迎来了20世纪20年代的“柯立芝繁荣”,美国政府致力于偿还债务,导致美国债务减少。
二、战争时期(1860——1870年)(1910——1920年),在这些时期,美国政府债务明显增多,受南北战争和一战影响,1860——1870年、1910——1920年美国国债增多。
三、大萧条及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时期(1930——1970年),20世纪30年代,为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主办公共工程等干预措施导致国债迅速增长;50——7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美国还面临对外援助、海外驻军以及朝鲜战争等巨额财政支出,国债居高不下。
四、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1990年)
20世纪8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为克服经济危机,里根实行“新的经济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降低赤字,削减社会福利开支,故政府债务有所下降;但同时美国针对苏联实施“星球大战”计划,又导致政府债务增多。
水平三:能够将图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图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分)
水平二:能够将图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图中数据,对划分依据的解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分)
水平一:能够将图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思路较清晰。(0—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