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烟台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1 20: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体现了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 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
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
2.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致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3.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谕令“广东所属丁银,就各州县地亩摊征,每地银(田赋银)一两摊丁银一钱六厘四毫不等”。这一举措
A.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 B.扩大了人丁税的征收范围
C.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户负担 D.刺激了广东海外贸易发展
4.顾炎武认为:“欲使民兴孝兴弟,莫急于生财。以好仁之君,用不聚敛之臣,则财足而化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矣。”这说明顾炎武强调
A.民间教化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B.对财富的渴望败坏公序良俗
C.君主要以仁德之心来治理天下 D.儒家道德标准高于财富积累
5.晚清洋务派郭嵩焘在开矿问题上认为“天地自然之利,百姓都可以为之,不必官为督率,若经由官开采,则将夺民业,烦扰百端,百姓岂能顺从。”这一主张
A.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B.保证了煤矿业的健康发展
C.说明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D.突破了洋务派的核心思想
6.1897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发表后,有的教师以“物竟”“天择”为作文题目;还有些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或家中子弟取名。据统计,在短短的十年中。《天演论》就发行过30多种不同的版本。这主要是因为
A.进化论改变了中国人的世界观 B.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进化论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 D.知识分子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7.1938年初,国民政府恢复政治部,下设三个厅,其中第三厅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动员民众、抗击外敌入侵;同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救国纲领》,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员。这表明
A.国民党意图实行全面抗战 B.国共两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C.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一致 D.国民党重视国军的敌后作战
8.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废止 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C.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9.罗马法规定:“故意杀害他人”处以死刑,而“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可通过交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被长期沿用。由此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判罚标准 B.注重区别对待不同犯罪类型
C.掺杂诸多原始落后的习俗 D.其法律条文一直被近代沿用
10.以下是1400~1800年世界部分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表(单位:百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时间
国家或地区
1400 年
1600 年
1800 年
印度
74
145
180
欧洲
52
89
146
非洲撒哈拉以南
60
104
92
拉丁美洲
36
10
19
A.1400~160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主要缘于英国的殖民扩张
B.1400~1600年拉美人口的锐减主要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
C.1600~1800年欧洲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奴隶贸易的盛行
D.1600~1800年非洲地区人口减少主要缘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11.有学者说,在宗教气息浓郁的16世纪,人文主义者只能拐弯抹角地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宗教改革家却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符合基督教和《圣经》精神的,这种坚定的使命感使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宗教主张时表现得正气凛然和义无反顾。这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改革家
A.主张重建信仰权威 B.主张扩大基督教会的影响
C.倡导安贫乐道理念 D.坚持世俗权力高于教会的原则
12.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 B.分权制衡说 C.社会契约论 D.三权分立说
13.下表是西欧金银出口量1601—1780年(吨,银当量)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从荷兰到亚洲
从英国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由上表可推知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C.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优势地位
14.阅读下表
年份
西欧各国工业指数(1938 年=100,目标130)
西欧各国农业指数(“二战”前=100,目标115)
西欧各国
批发价指数
1949
112
95
108
1950
124
104
124
1951
35
111
143
备注:表中“目标”为马歇尔计划提出的目标,1951年该计划宣告结束。
据上表可知,“二战”后初期,西欧
A.工农业生产迅猛发展 B.物价基本保持稳定
C.经济复兴隐含着危机 D.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15.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美国于1933年限制黄金出口和私人拥有黄金,实行美元贬值;法国于1933年筹组黄金集团,失败后于1936年也放弃了金本位制。这些现象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开创 B.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瓦解
C.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蔓延 D.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0分。共55分。
16.(16分)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一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汉经过董仲舒改造后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4分)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3)据材料三,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6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生丝出口剧增反映出中国经济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6分)
材料二 民国政府为争取关税自主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民国北京政府于1917年公布了《国定关税条例》,将进口商品分为必要品、资用品、无益品和奢侈品,并规定了差等税则。1928年国民政府又颁布《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则》,规定差等税率,按照货物性质分别增高,由7.5%到27.5%。南京国民政府与各国签订关税条约和友好通商条约后,规定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所以立法院于1930年颁布《民国十九年中华民国海关进口税税则》,1931年颁布《海关出口税则》,又于1934年颁布《修正海关出口税则》。
——《民国时期中国对外贸易法制初探》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政府所做努力呈现的特点及积极作用。(10分)
18.(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
——《毛泽东文集》
(1)依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的政治意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中的体现。(6分)
材料二 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他根据对农村的直接考察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革命的先锋。……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革命策略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依据。(7分)
19.(10分)下表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
世界政治
世界经济
1946—1955 年
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亚洲热战;北约和华约对峙;万隆会议召开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关税与贸易总 协定生效;法德和解、西欧经济复苏 并开始走向联合
1956—1966 年
美苏争霸,双方互有攻守;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登上政治舞台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苏联社会主义改 革;西方国家加大国家干预经济力度
1967—1979 年
美苏争霸,苏攻美守;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苏联入侵阿富汗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滞胀”危机困扰资本主义世界;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摘编之彭树智主编《世界史·当代卷》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政治和经济信息,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B 2.C 3.C 4.A 5.A 6.C 7.A 8.C 9.B 10.B
11.A 12.C 13.A 14.C 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0分,共55分。
16.(16分)(1)关注重点:仁政;重民、富民。(2分)
原因:各诸侯国为争夺霸主寻求治国理念,为民本思想发展创造了宽松环境;随着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逐步形成;针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传承传统“民本”思想。(4分,答出两点即可)
(2)特点:兼采各家思想;带有神秘色彩。(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君权;有利于国家统一。(2分)
(3)问题:理学走向僵化;思想文化专制。(2分)
发展: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4分,答出两点即可)
17.(16分)(1)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中处于劣势。(6分,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加强政府立法;以争取关税自主为目标。(4分)
作用:减轻了消费者负担;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降低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保护了民族工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贸易秩序的规范,适应了近代化发展的要求。(6分,答出三点即可。)
18.(13分)(1)政治意图:学习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在城市进行革命斗争。(2分)
体现:中共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如省港大罢工、五卅运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4分)
(2)变化: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3分)
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的,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相继失败说明城市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4分)
19.(10分)示例:
论题:新兴经济力量的崛起推动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阐述: 20世纪50年代开始,法德和解,西欧经济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西欧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2分)通过民主化改革、重视发展科技教育等举措,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美国的霸权受到挑战,两极格局也受到冲击。(2分)总之,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分)
论题:美苏冷战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经济走向联合。(2分)
阐述:美国为了取得对抗苏联的优势,力图通过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控制西欧国家。(2分)马歇尔计划客观上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复兴。(2分)美苏冷战使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法德走向和解,以此为基础,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分)总之,美苏间的冷战在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也使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2分)
(示例仅供参考,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影响经济,如有其他角度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亦可同等赋分。注意:政治经济不能互相关联,得分最多不能超过5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