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0单元 生物和环境系统综合测试(苏教版八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第10单元 生物和环境系统综合测试(苏教版八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14 07: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0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大兴安岭林区
B.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
C.湖泊中所有的生物
D.草原上的羊
2.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
A.动物 B.绿色植物
C.微生物 D.细菌
3.田鼠吃农作物,猫捕食田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民养猫是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猫的数量增加了,田鼠的数量就会减少
C.猫的数量不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D.“农作物→田鼠→猫”组成了一条食物链
4.一个湖泊被DDT污染,在湖泊中有一条食物链:藻类→水蚤→鱼→鱼鹰。由此,可推断体内DDT含量最多和最少的生物分别是( )
A.水蚤、鱼 B.鱼、水蚤
C.藻类、鱼鹰 D.鱼鹰、藻类
5.绿色食品指的是( )
A.绿颜色的食品 B.经济价值高的营养食品
C.有叶绿素的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食品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
A.绿色植物 B.真菌
C.动物 D.人
7.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鱼总比草食性鱼的数量少得多。这是由于( )
A.湖泊中鱼的密度太大
B.湖泊中氧气不足
C.水鸟叼走肉食性鱼苗过多
D.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8.下面四幅图中均表示在一个食物链中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比例,在每一个图最下面一层表示生产者。问哪一个图可以表示下面这个食物链:“草→蜗牛→画眉→食雀鹰”( )?
A B C D
9.在生态系统的碳——氧循环中,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中,又能将其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 )
A.分解者 B.植食动物
C.绿色植物 D.肉食动物
10.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一切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表面和水圈
11.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中,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 D.无法确定
12.一块沼泽地可以看作是一个( )
A.荒漠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湖泊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3.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变
B.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内保持平衡不变
C.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D.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能够长时间内保持极为稳定的平衡
14.当宇航员乘坐宇宙飞船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这些物质应该有( )
A.营养物质、淡水、适宜的温度
B.阳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C.淡水、营养物质、空气(氧)
D.空气(氧)、阳光、营养物质
15.从前的黄土高原上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今却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人类滥砍乱伐造成了生态平衡的失调所致
D.地壳变迁造成的
16.下列有关农田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不依赖人
C.生态农业就是农田生态系统
D.生态农业是一种自然生态系统
17.人类开发利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应当是( )
A.禁止捕鱼 B.及时捕捞小鱼
C.及时适量捕捞成鱼 D.大量投放鱼苗
18.下列污染中,不属于全球性大气污染的是哪一项?( )
A.酸雨 B.温室效应
C.草原沙化 D.臭氧层破坏
19.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B.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
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D.人口的急剧增长,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20.近年来,我国海域赤潮频繁发生,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下列关于赤潮发生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赤潮的发生说明海洋生态系统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
B.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含氟制冷剂大量使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结果
C.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大海,导致某些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是赤潮发生的直接原因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海洋温度升高,引发了赤潮的发生
21.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我们应大力开发和利用下列哪种能源?( )
A.开采石油,利用化学能
B.利用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C.利用水力,修大型电站
D.修建核电站
22.倡导“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二、填空题
1.生态系统一般包括 、 、
和 四个组成部分。
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 ,消费者是
和 ,分解者是 。
3.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

4.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称为 。
5.绿色植物既可以通过 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又可以通过 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来自于 。
7.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 生态系统和 生态系统。
8.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 、 和岩石圈的 (主要是土壤层)。
9.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 流动和 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称为 。
10.生态农业是在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根据 原理,建立起来的

11. 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2. 20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提出了 战略。
三、问答题
1.小明把一碟鱼的内脏埋进菜园的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而翻开泥土,鱼的部分内脏不见了。请分析:
(1)土壤中的 将鱼的内脏 ,所以过一段时间后鱼的内脏就消失了。
(2)鱼的内脏分解成的 和 被蔬菜吸收,成为制造 的原料,所以那里的菜长得特别旺盛。
(3)这种现象说明, 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小强在做校园调查时,作了如下记录:
在一棵阴湿的、一侧干枯轻微腐烂的大树下,观察到:腐烂的树干上及露出的树根旁长了一些蘑菇;树冠向阳的一侧,树叶比较茂盛,嫩叶上见到了毛毛虫,树杈上麻雀在“啾啾”叫着;从树根旁取少量泥土,浸入水中,取一滴浸出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大量的细菌。
(1)根据以上记录,按照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三个组成分类,并完成其他填空: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 ,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 、 、 三部分。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人”扮演什么角色?
(3)请从以上的记录中,写出一条食物链:
第10单元综合能力素质训练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D 6.A 7.D 8.D 9.C 10.C 11.C 12.B 13.C 14.C 15.C 16.A 17.C 18.C 19.C 20.C 21.B 22.B
二、填空题 1.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2.绿色植物 动物 人 微生物 3.食物链 4.食物网 5.光合 呼吸 6.太阳能 7.水域 陆地 8.下层 水圈 上层 9.能量 物质 生态平衡 10.生态学 人工生态系统 11.科技进步 12.可持续发展
三、问答题 1.(1)腐生细菌 分解(2)水 无机盐 有机物 (3)微生物 2.(1)非生物部分 生产者:树 消费者:毛毛虫、麻雀 分解者:蘑菇、细菌 (2)消费者 (3)树→毛毛虫→麻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