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典例分析,巩固练习):18【提高】原电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学讲义,复习补习资料(含典例分析,巩固练习):18【提高】原电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21 22:1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原电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典型例题】
类型一:原电池原理及简单应用
例1 下图中能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 )

【答案】B
【解析】A、D两项中电极与电解质溶液之间不发生反应,不能构成原电池。B项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且Zn能与H2SO4溶液反应,两电极发生的反应分别是Zn-2e-=Zn2+,2H++2e-=H2↑。C项中酒精不是电解质,且与Cu不能反应。
例2 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锌作负极
C.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在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A错误;原电池中是活泼金属作负极,而不一定是锌;随着反应的进行,阳离子在正极被还原,所以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而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反应的是 ( )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成保护层
B.镀锌铁表面有划损时,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冷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的保护层
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可使反应加快
【答案】BD
例3(2019 上海高考)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铜棒的质量 B.c(Zn2+) C.c(H+) D.c(SO42-)
【思路点拨】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
【答案】C
【解析】A项,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错误;B项,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错误;C项,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正确;D项,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错误。故选C。
【总结升华】原电池原理:
(1)原理图示
(2)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例4 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中,X、Y为两电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外电路中的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则对此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Zn棒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Zn棒
C.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为X>Y
D.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电子的流动方向是X→外电路→Y,则电流的方向为Y→外电路→X;X为原电池的负极,Y为正极,X的活动性比Y强;X极应发生氧化反应,Y极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A、B、D错误,C正确。
举一反三:
【变式1】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2Ag+Cl2=2Ag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AgCl +e-=Ag +Cl-
B.放电时,交换膜右侧溶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C.若用NaCl溶液代替盐酸,则电池总反应随之改变
D.当电路中转移0.01 mol e-时,交换膜左侧溶液中约减少0.02 mol离子
【答案】D
【解析】正极反应为氯气得电子与银离子变成氯化银沉淀,A错误;放电时交换膜右侧不会出现大量沉淀,B错误;氯化钠代替盐酸,电池总反应不变,C错误;当电路中转移0.01mol e-时,左侧溶液中减少0.02mol离子,D正确。
类型二:原电池的设计

例5 利用反应Zn+2Fe3+=Zn2++2Fe2+设计一个原电池,在下边方框内画出实验装置图,并指出正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负极为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答案】Pt 2Fe3++2e-=2Fe2+ Zn Zn-2e-=Zn2+ 实验装置图如下:

【解析】根据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原电池的思路是,首先将已知的反应拆成两个半反应(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Zn-2e-=Zn2+,2Fe3++2e-=2Fe2+;然后再结合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分析可知,该电池的负极应用Zn作材料,正极要保证Fe3+得到负极失去的电子,可选用Pt或碳棒等,电解质溶液只能选用含Fe3+的电解质溶液,如FeCl3溶液等。
举一反三:
【变式1】如图所示装置中,电流表A发生偏转,a极逐渐变粗,同时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H2SO4
B.a是Cu、b是Zn、c为稀H2SO4
c.a是Fe、b是Ag、c为AgNO3溶液
D.a是Ag、b是Fe、c为AgNO3溶液
【答案】D
【解析】原电池工作时,a极逐渐变粗,同时b极逐渐变细,说明b极失去电子是负极,a极上金属离子得电子是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相同的金属离子。
类型三: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例6 (2019 江苏高考)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CH4+H2O3H2+CO,每消耗1molCH4转移12mol 电子
B.电极A上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H2+2OH--2e-=2H2O
C.电池工作时,CO32-向电极B移动
D.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CO2+4e-=2CO32-
【思路点拨】仔细观察图,根据物质的流向判断该电池的正、负极和书写电极反应式。
【答案】D
【解析】A、1molCH4→CO,化合价由-4价→+2上升6价,1molCH4参加反应共转移6mol电子,故A错误;B、环境不是碱性,否则不会产生CO2,其电极反应式:CO+H2+2CO32--4e-=3CO2+H2O,故B错误;C、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故C错误;D、根据电池原理,O2、CO2共同参加反应,其电极反应式:O2+2CO2+4e-=2CO32-,故D正确。
【总结升华】书写电极反应式的3个原则:
(1)共存原则 因为物质得失电子后在不同介质中的存在形式不同,所以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考虑介质环境。当电解质溶液呈酸性时,不可能有OH-参加反应;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H+参加反应。
(2)得氧失氧原则 得氧时,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为酸性时)或OH-(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或中性时);失氧时,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为碱性或中性时)或H+(电解质为酸性时)。
(3)中性吸氧反应成碱原则 在中性电解质溶液中,通过金属吸氧所建立起来的原电池反应,其反应的最后产物是碱。
举一反三:
【变式1】有人研究反应AsO43-+2I-+2H+=AsO33-+I2+H2O时,认为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为了验证该想法,他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设计出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装置中盐桥的作用是使整个装置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1)请你参与探究:用实验证明他的观点。
①假设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C1和C2两电极可以是同种材料吗?________。查阅有关资料得知Fe的还原性比I-和AsO33-都强,在Zn、Al、Pt、C棒几种材料中,可用于该实验的电极材料是________。
③实验开始时,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向A烧杯中加入适量2 mol/L KI溶液,向B烧杯中加入适量1 mol/L Na3AsO4溶液,再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发生的现象是电流表________;A中________。此过程中,C1棒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
(2)若要证明反应可逆向进行,在40% NaOH溶液、4% NaOH溶液、碘水、Na3AsO3溶液几种试剂中,必须向B烧杯中滴加________溶液。
①证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的事实是________。
②(2)操作过程中,C2棒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
【答案】(1)①AsO43-+2I-+2H+AsO33-+I2+H2O
②可以 Pt或C棒 ③指针发生偏转 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色 2I--2e-=I2
(2)40% NaOH溶液 ①两次操作,指针偏转方向相反 ②AsO33-+H2O-2e-=AsO43-+2H+
【解析】正逆反应均构成原电池,由可逆反应知,①加入浓盐酸时,c (H+)增大,平衡正向进行(向右移动),I-变成I2,C1电极反应为2I--2e-=I2,电子从C1流向C2,AsO43-得电子作正极。(2)加碱时反应逆向进行,AsO33-失去电子变成AsO43-,C2电极反应为AsO33-+H2O-2e-=AsO43-+2H+,I2得电子作正极。酸性和碱性时的电流方向相反。
【巩固练习】
1.关于原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必须是两种不同金属
B.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C.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负极移动
D.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2019 新课标I)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电池总反应为C6H12O6+6O2=6CO2+6H2O
3.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组成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为负极,有Mg(OH)2生成 B.铝为负极,有NaAlO2生成
C.镁为正极,镁片质量增加 D.铝为正极,铝片质量不变
4.(2019 新课标II)Mg-AgCl电池是一种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的水激活电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负极反应式为Mg-2e-=Mg2+
B.正极反应式为Ag++e-=Ag
C.电池放电时Cl-由正极向负极迁移
D.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
5.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图4-1-2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的石墨电极为负极
6.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H2SO4,在Cu电极上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7.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H2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6 mol/L的盐酸 B.加入几滴CuCl2溶液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
8.(2019 北京东城)实验发现,298 K时,在FeCl3酸性溶液中加入少量锌粒后,Fe3+立即被还原成Fe2+。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Zn-2e-==Zn2+
B.左边烧杯中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
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生成
D.该电池总反应:3Zn+2Fe3+==2Fe+3Zn2+
9.下列反应不可用于设计成原电池的是( )
A.CaCO3+2HCl=CaCl2+CO2↑+H2O
B.2CH3OH+3O2=2CO2+4H2O
C.Zn+2HCl=ZnCl2+H2↑
D.4Al+3O2+6H2O=4Al(OH)3
10.现有铁片,某未知电极和稀硫酸,用导线连接成原电池,若使铁片溶解,而在另一电极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则这种未知电极材料可以是( )
①锌片 ②铜片 ③铁片 ④石墨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2019 天津高考)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12.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粒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氢气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1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二、填空题
1.(2019 新课标II)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碳粉,MnO2,ZnCl2和NH4Cl等组成的糊状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得到多种化工原料,有关数据下表所示:
溶解度/(g/100g水)
温度/℃
化合物
0
20
40
60
80
100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2
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化合物
Zn(OH)2
Fe(OH)2
Fe(OH)3
Ksp近似值
10-17
10-17
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 ,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上消耗Zn g。(已经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ZnCl2和NH4Cl,二者可通过____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MnO2、______和 ,欲从中得到较纯的MnO2,最简便的方法是 ,其原理是 。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备ZnSO4·7H2O的过程中,需去除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稀硫酸和H2O2溶解,铁变为_____,加碱调节至pH为 时,铁刚好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至pH为_____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若上述过程不加H2O2后果是 ,原因是 。
2.用铜、银与硝酸银设计一个原电池,此电池的负极是________,负极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浸入稀硫酸溶液中,构成了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锌片的质量减少了3.25 g,铜表面析出了氢气________L(标准状况下);导线中通过________mo1电子。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A项,原电池的两极可以是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C项,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向着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即正极移动;D项,正极发生还原反应,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2.A
【解析】首先根据原电池反应判断出厌氧反应为负极侧,有氧反应为正极侧。A、根据厌氧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葡萄糖分子中碳元素平均为0价,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在负极生成,A项错误;B、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该装置为原电池装置,原电池能加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故可以说微生物促进了电子的转移,B项正确;C、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正确;D、电池的总反应实质是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正确。故选A。
3.B
【解析】将铝片和镁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组成原电池时,铝片能与NaOH溶液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作负极,镁作正极,只有选项B正确。
4.B
【解析】根据题意,电池总反应式为:Mg+2AgCl=MgCl2+2Ag,正极反应为:2AgCl+2e-= 2Cl-+ 2Ag,负极反应为:Mg-2e-=Mg2+,A项正确,B项错误;对原电池来说,阴离子由正极移向负极,C项正确;由于镁是活泼金属,则负极会发生副反应Mg+2H2O=Mg(OH)2+H2↑,D项正确;故选B。
5.D
【解析】由反应2Fe3++2I-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发生还原反应,乙中I-发生氧化反应;电流计读数为零,说明单位时间内由甲流向乙的电子数与由乙流向甲的电子数相等,生成Fe3+的物质的量与消耗Fe3+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I2发生还原反应,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故选D。
6.A
【解析】铜、银属于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H2SO4发生自发反应,故B、C不能构成原电池;Zn比氢活泼,A中能够形成闭合回路,而D却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7.B
【解析】加入适量6 mol/L的盐酸,增大了溶液中c (H+)和n (H+),反应速率加快,产生H2的量也增多,所以A不符合题意;加入适量蒸馏水或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后,溶液中c (H+)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加入几滴CuCl2溶液,锌置换出少量铜,锌、铜在盐酸中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的量,故B正确。
8.B
【解析】Zn失去电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Zn为负极,A项错误;Fe3+被还原为Fe2+,溶液红色逐渐褪去,B项正确;铂电极作正极,无气泡生成,C项错误;该电池总反应:Zn+2Fe3+==2Fe2++Zn2+,D项错误。
9.A
【解析】要把一个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反应必须是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但是A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设计成原电池。
10.D
【解析】若使铁片溶解,而在另一电极上有大量气泡冒出,则未知电极应为原电池的正极,其活泼性应比铁差。
11.C
【解析】由图像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Zn+Cu2+=Zn2++Cu。
A.Zn比Cu活泼,则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则两池中c(SO42-)不会改变,故B错误;
C.甲池中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乙池中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中,由于Zn的摩尔质量比Cu大,则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故C正确;
D.由于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则阴离子并不能通过交换膜,故D错误;
故选C。
12.A
【解析】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则有Zn+Cu2+=Zn2++Cu,消耗一部分Zn而使产生的H2总量减少,但生成的Cu附于Zn表面上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因此曲线a的斜率大于曲线b的斜率。
13.BC
【解析】Zn是负极,故A错;
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根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
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故D错误。
二、填空题
1.(1)MnO2+e-+H+=MnOOH;Zn+2MnO2+2H+=Zn2++2MnOOH (2)0.05g
(3)加热浓缩、冷却结晶;铁粉、MnOOH;在空气中加热;碳粉转变为CO2,MnOOH氧化为MnO2
(4)Fe3+;2.7;6;Zn2+和Fe2+分离不开;Fe(OH)2和Zn(OH)2的Ksp相近
【解析】(1)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锌是活泼的金属,锌是负极,电解质显酸性,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中间是碳棒,碳棒是正极,其中二氧化锰得到电子转化为MnOOH,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MnO2+e—+H+=MnOOH,所以总反应式为Zn+2MnO2+2H+=Zn2++2MnOOH。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则通过的电量是0.5×300=150,因此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锌在反应中失去2个电子,则理论消耗Zn的质量是。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氯化锌和氯化铵。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氯化锌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两者可以通过结晶分离回收,即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实现分离。二氧化锰、铁粉、MnOOH均难溶于水,因此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碳粉、MnOOH。由于碳燃烧生成CO2,MnOOH能被氧化转化为二氧化锰,所以欲从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空气中灼烧。
(4)双氧水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铁氧化为铁离子,因此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溶解后铁变为硫酸铁。根据氢氧化铁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当铁离子完全沉淀时溶液中铁离子浓度为10-5mol/L,则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所以氢离子浓度是2×10-3mol/L,pH=2.7,因此加碱调节pH为2.7时铁刚好完全沉淀。Zn2+浓度为0.1mol/L,根据氢氧化锌的溶度积常数可知开始沉淀时的氢氧根浓度为==10-8mol/L,氢离子浓度是10-6mol/L,pH=6,即继续加碱调节pH为6时锌离子开始沉淀。如果不加双氧水,则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由于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锌的溶度积常数接近,因此在沉淀锌离子的同时亚铁离子也沉淀,导致生成的氢氧化锌不纯,无法分离开Zn2+和Fe2+。
2.铜(或Cu) Cu-2e-=Cu2+ 1.12 0.100
【解析】在铜银原电池中,Cu比Ag活泼,是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为:Cu-2e-=Cu2+。
锌铜原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Zn + H2SO4 = ZnSO4 + H2↑ ~ 2e-
65 g 22.4 L 2 mol
3.25 g V (H2) n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