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课后练11 十六年前的回忆1.看拼音,写词语。
在军阀割据的年代,各方势力矛盾日益尖锐,冲突不可bì miǎn( )。革命者在如此yán jùn( )的形势下,面对mó ɡuǐ( )般的fěi tú( ),宁死不屈,为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避免严峻魔鬼匪徒2.下面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埋头 捆绑 瞪眼 皮靴 含糊
B.安定 险俊 局势 袍子 执行
C.残曝 僻静 啃食 噼啪 过度
D.尖锐 法庭 占据 会意 亨气A3.分别用“烈”和“严”组词,并填空。
烈
(1)同学们的注意力被赛场上( )的篮球比赛吸引过去了。
(2)小明忍着( )的疼痛,坚持跑完了全程。
(3)教室里响起了( )的掌声。
(4)我国政府发表声明,对某国政府干涉我国内政表示( )抗议。激烈剧烈热烈强烈 严
(5)她努力装作不说不笑的样子,把脸绷得像石雕泥塑一样( )。
(6)张校长很( )地批评了这位逃课的学生。
(7)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 )的考验。
(8)正因为他对自己一直( )要求,所以他不断地进步。严肃严厉严峻严格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段话是对父亲的 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平静”写出了李大钊 的状
态,“慈祥”充分体现了李钊 。?外貌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对亲人的爱5.读课文,将下面与父亲的表现形成对比的句子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A.面对敌人时,“我”极度恐惧。
B.敌人进屋时虚张声势,来势汹汹。
C.敌人每人拿着一把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D.敌人粗暴的态度。
(1)敌人来时,父亲不慌不忙。 ( )
(2)父亲保持着严峻的态度,没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
(3)面对敌人父亲沉着、平和。 ( )
(4)屋里仅有父亲和“我”两个人。 ( )
BDAC 6.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老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哭着从街上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下面加点字和“勉强”的“强”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抢劫 B.围墙 C.手枪 D.降落
(2)给选文拟个小标题: ?
(3)写出听到李大钊被害后家人的反应。
舅姥爷: 。?
“我”: 。?
母 亲: 。?
(4)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是
“ ”和
“ ”。?父亲被害后A昏倒在床上哭着从街上回来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妈,昨天是4月28日(5)选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文中
“ ”这句话也属于前后照应。对这种写法的好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后照应的写法,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B.前后照应的写法,能够总结上文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更 完整。
C.前后照应的写法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被害的事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D.前后照应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B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6)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的牺牲太意外了,让“我”不敢相信,所以又看了一遍,确认一下。
B.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失去父亲的悲痛。
C.这句话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悲痛和把父亲被害的事牢记在心的决心。
D.“我”对报纸上的字不太认识,所以才勉强又看了一遍。 C7.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语言、动作和外貌的描写,表现了他面对敌人沉着冷静和坚贞不屈的品质,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同学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表现他的幽默风趣。示例:“瞧,又一个,‘我准备得不好’;一个个背得滚瓜烂熟的,还‘请大家原谅’。”这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头号“活宝”孔兵杰。孔兵杰这个人,高高瘦瘦的,五官虽不很和谐,却平添了几分风趣。这会儿,他坐在演讲台下正准备上场,口里却为其他选手彬彬有礼的开场白而大发牢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