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
信息窗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一、知识点解读
1. 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掌握运用)
知识点: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用整百数百位上的数去乘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3个0。
教学要求:该知识点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同时也是后面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学习时可以借助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迁移,采用多种方法解答出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优化。
2.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掌握运用)
知识点:口算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先用几百几十数前两位上的数乘整十数中十位上的数,再在所得结果的后面添上两个0。
教学要求:教学该知识点时,要让学生明晰算理,鼓励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得出结果。用几百几十数前两位上的数乘整十数中十位上的数,再在所得结果的后面添上两个0。
二、知识拓展
三位数乘整百数、整百(千)数乘整百(千)数的计算方法
三位数乘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三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2个0。
整百(千)数乘整百(千)数的计算方法:先把百(千)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4(6)个0。
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20×40= 30×180= 280×20=
300×50= 400×80= 200×20=
3. 200×50= 120×50= 250×40=
能力提升
150×5=( ) 350×2的积的末尾有( )个0
最小的两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积是( )
200个18是( ) 125的40倍是( )
拓展应用
完成下列算式(至少写出三个)
( )×( )=800 ( )×( )=800 ( )×( )=800
( )×( )=1800 ( )×( )=1800 ( )×( )=1800
养鸡场9月份前5个月的产蛋量分别是750个、740个、730个、770个、760
个,照这样计算,养鸡场9月份的产蛋量是多少?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4800 5400 5600
2. 15000 32000 4000
3. 10000 6000 10000
能力提升
750 2
2. 99900
3. 3600 5000
拓展应用
20 40 ;10 80;200 4;20 90;30 60; 18 100(答案不唯一)。
方法一:(750+740+730+770+760)÷5
=(730+740+750+760+770)÷5
=750×5÷5
=750(个)
750×30=22500(个)
方法二:750+740+730+770+760
=730+740+750+760+770
=750×5
=3750(个)
3750×(30÷5)=22500(个)
答:养鸡场9月份的产蛋量是22500个。
信息窗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知识点解读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运用)
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首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尾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学要求: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因此教师只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把我们遇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新知识,运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计算,从而解诀了问题。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学习材料,利用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整合旧知、探索新知,学生在解诀具体问题的情境中,就能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计算。
2.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掌握运用)
知识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注意列竖式计算时,末尾的0放在一边,0前面的数的数位要对齐。
知识巧记:因数末尾若有零,简便算法最可行。末尾0前对齐位,乘积后面0补清。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独立计算340×21,使学生经历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在充分对比两种不同的计算过程时及时发现了方法的简化。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的必要性。
3.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知识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可以把两个因数分别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整十数。
教学要求: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确,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精确计算,用估算就可以了。教学时让学生尝试估算,通过交流探讨,学生学会估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知道要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不能机械地只根据数的大小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去估算。
二、知识拓展
三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如:123 × 232=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用竖式计算。
274×13= 608×24= 430×20= 740×46=
2. 估算下面各题
498×31≈( ) 602×29≈( )
3.一头奶牛的体重是430千克,一头鲸的体重是奶牛的22倍,一头鲸的体重是
多少千克?
能力提升
1. 860×5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2. 四年级有139名学生去公园秋游,门票每张29元,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买门
票?
3. 在某铁路上,火车每小时行112千米,大约13小时行完全程,这条铁路全程
约多少千米?
拓展应用
350乘一个数,要使积的末尾有三个0,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 3562 14592 8600 34040 2. 1500 1800
3. 一头鲸的体重是9460千克。
能力提升
1. 3
2. 139≈140 29≈30 140×30=4200(元) 答:大约应该准备4200元买门票。
3. 112×13=1456(千米)答:这条铁路全程约1456千米。
拓展应用
这个数最小是20
相关链接——积的变化规律
一、知识点解读
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知识点:观察每组算式,说出自己的发现,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渗透了比例的知识和函数的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经历探索过程,即猜测规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通过举例和验证,由个案中的变化规律到若干算式中的变化规律,由个性到普遍性,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拓展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多少倍,积也扩大(或缩小)到原数的多少倍。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 直接写得数。
25×4= 50×2= 50×20= 25×80=
25×8= 50×4= 500×2= 250×8=
2. 根据第一个算是的结果,直接写出下面各算式的结果。
(1) 180×15=1200 (2) 30×20=600
80×30= 60×20=
80×60= 600×20=
80×120= 90×20=
3. 填空。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 )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 )。一个
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 ),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除以( )。
能力提升
1.直接写得数。
1200 ×2 = 3600×4 =
120×2 = 360×4 =
12× 2 = 36 ×4 =
2.根据63×32=2016直接写出下列各题得数。
630×32= 6300×32= 63×3200=
630×320= 63×320= 6300×320=
3.
因数 26 2600 26 260
因数 15 150
积 390 39000 39000
拓展应用
1. 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长120米,宽80米,现将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如果宽不变,那么扩建后的花园的面积是多少?
2. 一辆卡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4小时,一辆轿车的速度是它的2倍,那么这辆轿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几小时?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练习
1. 100 100 1000 2000
200 200 1000 2000
2. 2400 1200
4800 12000
9600 1800
3. 几 几 几 几
能力提升
1. 2400 14400
240 1440
24 144
2. 20160 201600 201600
201600 20160 2016000
3.
因数 26 2600 26 260
因数 15 15 150 150
积 390 39000 3900 39000
拓展应用
1. 120×4×80=38400(平方米)
2. 4÷2=2(小时)
综合与实践——荡秋千
一、知识点解读
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理解运用)
知识点:在相同的时间内,荡秋千的次数与质量无关,与绳长有关。绳长越长,次数越少,绳长越短,次数越多。
教学要求:
1.组织学生参加荡秋千的活动,使学生获得初步体验。
虽然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荡秋千的经历,但对荡秋千活动中的学问没有引起注意。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一次荡秋千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将绳长设计得长短不同,让学生在不同绳长的秋千上荡一荡,获得初步体验。
2.经历“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荡秋千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制订策略——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学生提出不同的猜想后,组织学生讨论验证方法,商定实验计划,然后提供实验器材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一,绳长相同、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实验及统计,研究的是荡的次数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二,绳长不同、质量相同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的实验及统计,研究的是荡的次数与绳长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每种情况实验的次数不得少于3次(实验的次数多才能说明问题);做实验时每组都需要从同样的高度荡起,用力要均匀;提醒学生要把实验的次数记录在表格中,便于分析问题。
二、知识拓展
通过荡秋千的研究活动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寻找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开发学习资源,如,生活中的钟摆现象。
三、知识点训练
基础训练
1. 小亮体重40千克,小刚体重45千克,他们两个玩同一个秋千,小亮荡的快。
( )
2. 小红和小明依次玩同一个秋千,小红1分钟荡了24次,小明1分钟能荡( )
次。
能力提升
1. 芳芳在荡一个绳长3米的秋千,强强在荡一个绳长4米的秋千,他们两个( )荡的快。
2、聪明的一休想让荡秋千的速度慢一点,他应该把绳子缩短。( )
拓展应用
1、小刚家里的摆钟总是走的比正常时间快,他应该把摆钟的摆锤往( )调整。
训练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基础训练
1、错误 2、24
能力提升
1、芳芳 2、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