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精品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精品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10 09: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种子的结构(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大豆、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明确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并指出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主要区别;
  (2)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剖、观察种子,会记录观察所见种子的形态结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尝试收集信息的方法,初步具有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
  (2)通过参与观察探究活动,认同观察方法的重要性,并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愿意与他人交流,认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设计思路〗
  运用新课程理念,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并注重学生的参与效果。整个课堂形成一个互动和探讨的环境,学生在互动和探讨的氛围中获取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设计适于学生自己操作学习的计算机课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新乡市一所重点中学,学校已于2002年建成千兆校园网,现有教师教学办公机150余台,全部与校园网相连,可访问网络中心服务器与互联网,学生用机300余台,全校以校园网为基础,形成了办公、备课、教学、管理、访问互联网等多形式、多层次的综合应用网络,使我校网络化教学真正步入了网络时代。本人所担任的班级是一人一机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有着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笔者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鼓励、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索种子的结构,学生在师生、生生及小组间的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和感受,体验了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课堂时间紧张,没能让学生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点评〗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本节课的上课地点在网络教室,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垄断计算机的局面。计算机不再仅是教师授课的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尚老师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设计了适于学生自己操作学习的计算机课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做一做、大家谈、动动脑、练一练,读一读,试一试。学生点击任一环节,即可进入学习内容。同时,还让学生直接上网查阅资料,使学生由教材走向开放的全球共享的网络信息资源库。这样,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且为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科学信息的能力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2.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着,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是与学生一起建构新知识的启发者、合作者。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态放开,个性得以张扬,思维自由驰骋,敢于无拘无束地发表个人见解,进行激烈争辩或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由此使问题向纵深发展,使教学活动活泼地进行。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与学生共享知识,体验收获。
  3.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呼唤人的主体精神,重视“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不再是让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引用原来的知识和经验来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没有教师的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多问、多思、多讨论,多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自己去尝试、发现来不断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了学生的舞台。
  4.落实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堂教学充分挖掘网络资源,发挥学生自主潜力,培养学生协作精神,达到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成功的实践。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而且更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力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探究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