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春花秋月
李煜相关档案?
???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树百年。”(清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被唐人写尽了,所以宋人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题材到达了颠峰。宋词便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一种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增《文章辨体序说》)。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 ? 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美人
?? ?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有人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状极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说是毒死,记载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废朝三日,赠太师,追封吴王。”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薄 命 君 王,绝 代 词 人
李煜聪颖过人,博通众艺,书法自创金错刀、摄襟书和拨镫书三体。画山水、墨竹、翎毛,皆清爽不俗,别为一格。又通晓音律,精别雅郑,既自度《念家山曲破》、《振金铃曲破》等曲,又曾与昭惠周后审订《霓裳羽衣曲》残谱。兼以富于藏书,精于鉴赏。诗文俱佳,词则尤负盛名。
其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薄 命 君 王,绝 代 词 人
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朗读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主题。
2、“往事知 多少”中 的“往事” 具 体指什么?
锦衣玉食、
后宫佳丽、
帝王尊荣等.
精神层面上的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后宫佳丽的容颜,
词人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5、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用春水来比喻愁,表现了李煜满怀的愁、无穷无尽的愁、汹涌澎湃的愁。
设问、比喻。
比喻、夸张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
6、李煜用“一江春水向东流”来比喻他的愁,那么他是为什么而愁?请结合全词内容和李煜身世概括。
“东流”有可能是双关,水流向东或南唐故都金陵(南京)在东南方向。
点评:亡国之痛,作为帝王不能保住国家的后悔自责,沦为阶下囚的痛苦,对自由尊严和安逸生活的留恋,前途无望的心灰意冷……亡国之君所特有的感情,比普通人的愁更丰富,更深远。(李煜的词,是在汴京被拘禁中写的,他看不到长江,长江成为他怀念故国的一部分。)
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7、列举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其它名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的《竹枝调》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只恐双溪酢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贺铸《横塘路》
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的。
分析课文
春花秋月
往事
小楼东风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改
自然永恒不变
人事变化无常
触景生情
移情入景
情景交融
意境
上片
实景:春花秋月 “何时了 ”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又东风”
虚写:回忆往事 “不堪回首”
虚写:回忆往事 “知多少”
时光易逝 悲
时光消逝
亡国之恨
恨
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
愁
下片
虚写:雕栏玉砌 “应犹在”
朱颜已改 “人事非”
发问:愁思如水 “向东流” 愁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这首词通篇采用一问一答、自问自答、问起答结的构架,在这个构架中形成了三组对比。
永恒的“春花秋月”
今非昔比的“往事”
年年到来的“东风”
不堪回首的“故国”
应犹在的“雕栏玉砌”
已改的“朱颜”
不变的“外物”
巨变的“人事”
物是人非之痛
4、讨论:在前六句中,哪个字可以作为全词的“诗眼”?
提示:从前六句中的三组对比入手: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
往事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短暂无常)
“改”
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对比鉴赏诗歌,
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成果展示
老师,谈一谈:
《声声慢》
以凄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凄惨悲切的心境。在词中,无论忽寒忽暖的天气、淡薄的酒味、入夜忽起的秋风、天上的大雁、满地的黄花,还是窗外的梧桐和黄昏的细雨,无一不是生愁、助愁、牵愁的,简直是景景含愁,处处成愁。这种浓重的凄苦氛围真切地表现了词人的愁苦,强烈震撼读者的心灵。
探究
《虞美人》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 “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人留下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不衰。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篇。词作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在李煜之前,还没有任何词人能在结构艺术方面达到这样高的成就。
探究
词名?? ?? 词人情感?? 表达技巧 ???语言风格
《虞美人》亡国之痛???比喻、对比?婉约含蓄
《声声慢》?身世之感??叠词、反问 婉约含蓄
探究
《虞美人》与《声声慢》比较:
《虞美人》与《声声慢》比较:
李煜的《虞美人》更多的是作为亡国之君对往昔的追忆和悔恨。
李清照的《声声慢》虽有“国破家亡”的心境写真,但更多还是“伤感”自己的“家亡”和自己情感失落,孤苦伶仃的处境。
探究
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这首《虞美人》充满悲恨激楚的感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他的勇气,是史所罕见的。
李煜词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以致使李煜为此付出了生命。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不正是这样的不朽之作吗!
探究
达标检测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训练一:
比较赏析
试对比两诗颔联描写洞庭湖景观的妙处,并评论两诗的主题思想。
杜诗只用十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写出来了;孟诗写湖的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
杜诗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关心。孟诗表达的是漫游洞庭湖思及个人前途,希望张丞相引荐出仕的主题。
训练一: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 注 ①瞿唐:瞿唐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乩后,杜甫曾闲居于此
?? ????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德弓形月亮
??? ??? ③故故:常常;频频
???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训练二: 阅读以下诗歌,并回答问题:
(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乡怀旧的感情。
(2) 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②“时时”,表示动作的频率,字面意义是“屡屡”、“常常”,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次次望月思归的期盼。
③“夜久”,表示时间延续,暗示作者因思乡怀归而夜深难寐。
月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训练二: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训练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并回答问题:
【答案】(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答案】(6分)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训练三:
满? 江? 红 ?? 登黄鹤楼有感 (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①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2)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训练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 (1)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 (2)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训练四: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阅读以下这首诗,并回答问题。
训练五: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训练五:
作个才子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绝 代 词 人
薄 命 君 王
拓展阅读鉴赏: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