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29.2三视图
年级学科 九年级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锥、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体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锥、圆柱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相应的几何体,制作立体模型,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初步认识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工具,初步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
二、教学目标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 2、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3、能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立体模型。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从课程标准看,目前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与要求有:直观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从课程标准看,目前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与要求有:直观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从课程标准看,目前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与要求有:直观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展开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图,是一个工件的立体图,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与求知欲。 探索新知 ?活动1:如图,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 活动2:如图,是一些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用它们能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看看得到的图形和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三、拓展巩固? 试一试:认真观察下列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出示工件模型 (课前准备好模型)。?2、教师巡视、指导。?3、师生评价。 1、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并试着画一画图形。?2、学生画图、板演。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与求知欲。
1、教师摆出九个正方体的组合体。(课前准备好模型)? 2、教师演示、指导?3、师生评价? 1、学生从正面、上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动手画出从三个方向看的平面图。?2、学生板演。? 3、课堂练习:课本P120??1。 此活动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教师提出问题。?2、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展示学生作品。?3、师生共同归纳。 1、学生思考、讨论、交流。?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准备好如右图的5张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纸片)。? 3、课堂练习:课本P121??2。 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经历从平面图形回归到立体图形的过程,在实践中再次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1、教师演示。(课前准备好如右图的8张纸片)?2、师生共同归纳。 1、学生观察、思考、猜想、回答。?2、学生代表上讲台演示。? 3、课堂练习:《学习辅导》?P52??6、7 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推断、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板书 几何图形(2)? 工件立体图得到的三视图(由学生在黑板画出) 活动1得到的三视图(教师在黑板张贴课前打印好的三视图纸片)? 活动2学生作品展示(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4、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图形(教师在黑板分两类张贴课前打印好的能和不能围成正方体 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