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教学重点: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归类。
教学难点: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课时:本节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自然界中生活着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生物,它们分布在广泛的自然环境中,以各自独特的生活方式生活着,组成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地球上有各种不同的环境,有水域、陆地,有炎热的地方,有寒冷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有生物的存在。
每一种生物都必须从生活的环境中获取所需的食物、水和其他物质,以满足维持生存、生长和繁殖后代的需要。
下面我们通过对课本上第3页和第四页的6幅图片进行分析,了解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企鹅:群居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冰冻极地;
鼠妇:石快下、腐烂的木料,潮湿的草丛中和室内的阴湿处;
雪莲:又叫雪莲花,雪荷花。生活在高寒山区;
珊瑚虫:热带海洋的浅海区;
骆驼:干旱的沙漠,有“沙漠之舟”之称;
亚洲象:亚热带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生物的生存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
在我们的校园中你可以看到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以及各种花草;在阴暗的角落里还可以找到更小的植物。
乔木:主干明显而直立的木本植物。植株高大,形成树冠。
灌木:无明显主干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较矮小,近地面处常常枝干丛生,均为多年生植物。
我们可以利用课间后课后的时间到校园里走一下,了解一下,有那些生物。观察校园植物的环境
针对学生刚从小学到初中,而且是第一次组织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应该在组织好调查活动上下一些功夫,为今后的调查打下基础。
①建立调查小组(3-5人比较适宜),做到分工明确,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等。
②明确调查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充分讨论,确定调查的步骤、方式、线路等。
③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表。并尝试把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④对于调查过程中不认识的植物,要提示学生正确的采集的方法,以便带回来向老师请教或通过其他方式查询结果,在调查过程中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破坏树木和花草。
⑤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知识方面,还应该包括学生合作的态度,查寻资料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爱护校园内植物的情感等。
⑥组织部分学生利用其他一些途径,如网络、报刊杂志等进行调查。也可利用社区资源,观察所在社区(村庄)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扩大调查范围。
不管是海洋还是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道,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千姿百态的生物。
在美国内华达洲有一个含盐量极高的欧文斯湖,湖水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9倍!在这个湖里生活着一种粉红色的,以盐为食物的微生物叫嗜盐杆菌,由于它的存在,使得湖水呈现红色,用湖水制成的盐也呈粉红色。
教学后记:在各种形式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爱护一草一木的环保意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