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景阳冈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景阳冈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绰、呵、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恰好、性命”等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注难读、难懂的词句,并理解意思。
3.用速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4.抓住语言、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学习全面地看待人物形象。
5.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句。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水浒传》中的人物的故事。(师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汉歌》;搜集有关四大名著的资料。(教师)
3.读一读原著中武松打虎的情节;观看《武松打虎》的动画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简介景阳冈的资料及武松的相关故事。
3.引导交流《水浒传》和作者施耐庵的资料。
1.齐读课题,正音。
2.学生自主交流自己掌握的景阳冈的相关资料,了解武松的相关故事。
3.讨论交流《水浒传》和作者施耐庵的相关资料。
“景阳冈”的“冈”是生字,读音和字形都容易搞错,有必要在课堂上进行提醒。同时点明“景阳冈”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但课文却不是以写景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0分钟)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词语,正音、释义:
筛酒 榜文 印信 诡诈 官府 绰了梢棒 倚了 一双箸 踉踉跄跄 呵呀 胯下 杖限
咆哮 霹雳 擒捉 血泊 铁锤
(2)相机学习多音字“绰、呵、泊”。
2.引导学生交流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3.指导写字,强调书写要点。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1)疏通字词,遇到不太明白的语句,能够大致猜出意思即可。
筛酒:斟酒,倒酒。
印信:政府机关的图章(总称)。
客官:旧时店家对顾客的尊称。
如何:“为什么”的意思。
但凡:凡是;只要是。
榜文:古代指文告。
(2)读准多音字“呵”的读音。
3.交流书写要点,写好“碟、斤、兼、截”等难写的字。
这篇课文与现代白话文小说还是有区别的,通过自学交流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顺利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三、再读感知,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除了打虎,课文还记叙了什么?
3.快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找出具体描写武松喝酒与打虎的段落。
4.汇报交流:可以将课文分成几部分,尝试用最精练的文字,为每部分分别拟合适的小标题。
1.浏览课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2.小组合作找出具体描写喝酒和打虎的相关段落。
3.默读具体描写武松喝酒和打虎的相关段落,在合适的地方做好批注。
4.按课文的叙述顺序即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课文比较长,要训练学生浏览课文的速度,顺应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四、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用时:15分钟)
引导学生研读“喝酒”的部分,体会武松的豪爽和争强好胜。
1.武松“喝酒”与众不同。一般人喝酒喝多少?武松喝了多少?
2.十八碗酒,武松是怎样喝的?
3.品读武松与店家的对话。(课件出示武松与店家的对话)
4.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武松与店家的对话,并进行评价。
5.通过对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1.抓住“十八碗、一饮而尽”等词语,体会武松的酒量大、豪爽。
2.(1)边读课文边画出相关语句,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2)同桌练习读、指名读、表演读,相互评价,提建议。
3.同桌两个人一个读武松的话,一个读店家的话,用适当的语气读。
4.与老师或小组成员一起配合表演。
5.交流明确:豪爽、争强好胜、固执、酒量大……
1.引导学生将一般人喝酒与武松喝酒进行对比,体会武松的豪爽、酒量大。
2.通过品读对话,读出人物的语气,在此基础上进行演读,由此体会武松争强好胜、固执等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导入新课。
1.快速读文,说出课文大意。
2.齐读课题。
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意思对即可。
二、品读心理,感悟形象(用时:15分钟)
1.出示榜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榜文表达的意思。
2.默读课文,体会武松的想法。
3.出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武松初想:
“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细想之后:
“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4.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武松是英雄好汉,为什么作者还是对武松进行了这样一番心理描写?
1.读懂榜文表达的意思——山上有虎,单身莫行。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3.(1)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配合读,体会武松当时的心理。
(2)读句子,自由表达,体会这些句子表现了武松害怕、犹豫、好面子的心理。
4.感受心理描写的作用主要是让人物更加真实、立体。
要引导学生品味武松当时的心理:第一处心理描写表现出武松想回去;第二处心理描写表明武松在安慰自己,抱有侥幸心理;第三处心理描写说明武松在给自己壮胆。这三处心理描写说明武松心里还是紧张、害怕和犹豫的,但为了面子,硬着头皮也要上,说明他还是有胆量的。
三、揣摩动作,感悟形象(用时:15分钟)
1.出示写大虫进攻的片段,圈画出表示大虫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来看,大虫的进攻怎么样?
2.武松是如何反应的?(闪)
3.指名读打虎的片段,读出场面的惊险。
4.引导学生圈画出武松进攻时的重点动作,谈谈从这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
1.圈画大虫的招数(扑、掀、剪),体会大虫进攻的凶、猛、快。
2.师生合作表演大虫的进攻过程。
3.师生合作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圈画出武松的动作(轮、劈、跳、丢、揪、按、踢、按、提、打),交流中体会武松的力大无穷、智勇双全。
5.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武松的神勇,读出打虎的精彩、刺激。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体会大虫的凶猛和武松不同动作背后的智慧与力量。要在重音、速度等方面对朗读进行要求,尽量读出场面的惊险。
四、拓展延伸,激发读兴(用时:7分钟)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武松呢?课文是如何将武松的形象写精彩的?
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写武松打虎的故事,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笔墨写喝酒、上冈、下冈?
3.拓展延伸:武松打虎之前、打虎之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继续阅读《水浒传》。
1.依据教师板书评价武松,明确:武松是一个豪爽、争强好胜、勇敢、机敏的英雄,同时也是一个遇到危险紧张、犹豫的平凡人。
2.联系上下文,明确喝酒、上冈、下冈不仅是故事发展的需要,也使重点内容更加精彩,人物的形象更真实、丰满。
3.课后阅读《水浒传》原著的相关章节。
要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人物。另外,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领悟到写人的方法。名著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激发兴趣,教会方法,持续关注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