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七年级)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14 09: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2)
(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
  (1)通过“缩手反射”等活动,说出反射的概念。
  (2)通过“膝反射”的实验,概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
  (1)通过组织学生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有关反应速度的问题,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发展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和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合作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设计思路〗
  1.教学重点: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1)反射弧的结构。
  (2)组织引导学生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
  3.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和探究的方法。
  4.设计思路:
  为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课堂上主要安排了三组活动:一是通过演示“缩手反射”的实验,概括总结出反射的概念。学生通过讨论、辨析与反射有关的实例,加深理解反射的概念;二是组织学生正确完成“膝反射”的实验,理解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安排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使学生理解反射弧是实现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条件;三是组织学生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这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开展测定反应速度的活动,更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次完成探究活动的机会。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并实施实验,增强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自主性,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友好合作和交流。同时提供给学生一次学习量的测定的机会,要求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达实验结果。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各个环节的活动中,可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并逐步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大量的课件展示,问题讨论,以突出重点。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新乡市重点初中,各办公室均配备有电脑,并接入Internet网,教学条件较好;我所教班级为多媒体班,教室里配备有电脑、大屏幕、实物展台,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同时具有图、文、声、像、动画等效果,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通过对某些事物运动过程的控制,产生意想不到的新奇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我校的学区包括市委、市政府、市属最大的一家医院、防疫站、医学院等单位,每年还招收一部分择校生,生源质量较好。许多学生的家里有电脑,可以在家里上网查询资料、制作课件。基本上每个班上都有学生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与生物学科有关,如医学院的教授、医生等,大部分家长的素质较高。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反射,而是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戏,并提醒这位学生在互相拍手时尽量躲开。
  师:“为什么在拍手时能够躲开。”
  生:“有神经调节。”
  师:“游戏完成得很好,送给你一个小礼物。”教师拿起一块橡皮递给这位学生。这块橡皮上有一个钉子,给橡皮时不要让他看到(注意对学生不能造成伤害),这位学生接住橡皮马上又扔掉了。“你为什么扔掉 ”
  生:“橡皮上有钉子。”
  学生接橡皮时被钉子扎了一下,无意中做了一个漂亮的缩手反射。这个反射动作不仅他本人亲身体验到,而且全班同学都观察到了,从而引出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课件展示)。“你还知道哪些现象属于反射 ”
  生(举手):“手碰含羞草时叶合并”“红灯亮时司机停车”“听见铃声进教室”“草履虫遇盐逃避”等。
  师:“这些现象都是反射吗 ”
  生(举手):“含羞草、草履虫的活动不属于反射。”
  师:“为什么 ”
  生(举手):“因为含羞草是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都没有神经,而反射必须有神经系统的参与,所以含羞草、草履虫的活动不属于反射。”
  2.反射弧的引入: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辨析,巩固了反射的概念,在解决了反射概念这个重点之后,很自然引出了反射弧的概念。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叫做反射弧(课件展示)。
  师:“反射弧由哪几部分组成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展示膝反射过程)这是膝反射,请同学们二人一组完成膝反射活动。做膝反射活动时,要注意几个问题:(1)被实验者的一条腿一定要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腿部的肌肉不能紧张。(2)用手掌外缘叩击膝盖下位韧带,叩击部位要准确,速度一定要快。”(学生活动做膝反射实验)“我们一起来分析有哪些结构参与这个活动,膝反射感受外界刺激的部位是哪里 ”
  生(举手):“膝盖下方的韧带。”
  师:“人对这种刺激发生了什么反应 ”
  生(举手):“小腿不由自主地向上抬起。”
  师:“哪一块肌肉的收缩使小腿抬起 ”
  生(举手):“大腿上方的肌肉。”
  师:“感受刺激与产生反应的部位是否相同 ”
  生(举手):“不同。”
  师:“大脑控制这个反射活动吗 ”
  生(举手):“大脑不参与。”
  在师生评析的过程中,教师把分解膝反射的课件展示出来,得出结论。反射弧包括五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课件展示)。
  师:有没有其他的效应器 ”(展示食品图片)“当我们看到这些美味的食品,有无反应,它的效应器是什么 ”
  生(举手):“唾液腺。”
  师:“请同学们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1)人体排尿的过程。(2)人疲倦时为什么打哈欠 (课件展示)通过对各个实例的辨析,达到理解反射、反射弧概念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神经系统就是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反射活动来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展示)。(展示杂技演员在钢丝绳上的惊险表演)“请看屏幕,刚才的片段反映了什么 ”
  生(举手):“杂技演员反应灵敏。”
  师:“想不想测自己的反应速度 ”
3.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
  教师通过和学生做游戏,营造提问的氛围,创设与人的反应速度有关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什么是反应速度 如何测量 ”取出一把尺子,“下面请一位同学和我一同做个实验。把你的拇指和食指对准这把尺子上刻度值为0的位置,但不要接触尺子,眼睛要看着我拿尺子的这只手,一旦我松开手,你要尽快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尺子。”记录尺子落下的刻度为16 cm。“尺子落下的长度就是你的反应速度,我们再做一遍,这一次你的一只手准备夹住尺子,另一只手同时数数。”当尺子再次落下时,记录尺子下落的刻度为27 cm。“两次测得这位同学的反应速度不同,说明反应速度受什么影响 ”
  生(举手):“受注意力的影响。”
  师:“除了注意力,反应速度的快慢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分组讨论,概括出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可能有:性别、年龄、性格、心情、左右手、智商、视力、注意力、颜色、大小、身体状态等。“我们提出了问题应该怎么办,下面以三人为一组,以 “反应速度与‘ ’的关系”为题展示课件,为本组设计实验,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说明科学探究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方案。“你们在制定计划时是否考虑到以下问题:①测一个人在一种状态下的反应速度时,有没有必要重复几次。②抓住尺子时,你准备怎样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每次读取数值的方法应当一样吗 ③你准 备怎样记录结果,是否需要设计表格,如何设计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选定本小组准备探究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假设,制定探究计划。学生根据要探究的问题,选取实验用具(教师提前准备),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学生汇报各组的探究结果,表达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结果进行分析。
  有一组探究的是左右手哪个反应速度快,其结论是右手比左手反应快。
  生(举手):“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右手快于左手,有的人是左撇子,可能左手快于右手。”
  有一组探究的是颜色与反应速度的关系,说明是红色快于绿色。
  生(举手):“每个人对颜色的喜好不同,不能说明红色的反应速度一定快于绿色,只能说明颜色对反应速度有影响。”……
  师:“通过同学们的实验和讨论,可以看出反应速度和很多因素有关,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些问题并没有解决,并且在探讨的过程中又发现了一些新问题,而科学就是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课后你若对某一问题感兴趣,可以继续探讨。学习这一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怎样将反射的知识运用到学习中去。”
  生(举手):“每个人的注意力不同,反应速度的快慢也不同,平时学习时,应注意力集中,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实施后,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节的开头是个很好的设计,通过师生共同完成“缩手反射”的活动,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进了师生间的亲和力,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来。
  本节课不拘泥于课本,为了达到使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目标。引入了“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实验”等一系列的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每个学生都在探究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探究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感悟学习的真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本节课学以致用,将反射和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点评〗
  本节教学设计有创意。两位老师在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从学生水平和教学设备条件出发,安排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符合学生实际,因此教学效果显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