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1 20: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A卷
一、选择题
1.(原创题)“1923年6月中旬的一天,这里一栋独立二层的普通民居内来了30 多位身穿笔挺西装和几位身穿长衫的客人……原来这里正在秘密召开中国共产党( )全国代表大会。一个伟大的决策就在这里诞生了。”补充材料中的空,应是 ( )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七次
2.(原创题)“在国共合作中,孙中山特别注重双方平等互助,首先成立了改组委员会”,国共两党此次合作的标志是 ( )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3、(改编题)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与周恩来正在商量筹建培养革命需要的军事人才的学校是 ( )
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 黄埔军校 D. 福州船政学堂
4、(2017·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 )
A. 朱德 B. 贺龙 C. 叶挺 D. 陈毅
5、(改编题)“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南昌起义 (2)黄埔军校 (3)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1)(4) B.(2)(3) C.(1)(2) D.(3)(4)
6、(原创题)读《北伐战争形势图》,从图中提取的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是由北向南
B.北伐战争从长江流域向珠江流域进行
C.北伐战争从广州出发并胜利进军
D.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在东北地区



7、(改编题)右图所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八一”二字是为了纪念 ( )
A. 五四运动 B. 中共成立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原创题) 诗歌虽是一种文学形式,但却能反映事件。请依据诗歌提供的信息,判断历史事件,完成8、9题。
8、朱德曾于1962年赋诗一首:“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与朱德同志这首诗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
A. 井冈山会师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9、诵读下列诗歌,判断哪首诗是描写红军长征的景象 ( )
A.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0、(改编题)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个政府,它利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为幌子,在“革命”外衣掩盖下,实行反革命独裁统治。这个政府是 ( )
A. 南京临时政府 B. 北洋军阀政府 C.广州国民政府 D. 南京国民政府
11、(改编题)“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的合法的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陈毅 D. 贺龙
12、(2017·河北)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 和平民主建国 D.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13、(改编题)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到长征时说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所说的“行军”是指 (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4、(原创题)1936年,历时两年、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其标志事件是
( )
A.四渡赤水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 会宁会师
15、(改编题)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能体现长征精神的是( )

①翻越大雪山 ②进军井冈山

③四渡赤水纪念馆 ④穿过草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简答题
(改编题)16、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一 南昌起义 图二 井冈山会师
写出图一起义的时间,并列举两位领导人。
1927年8月1日。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读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井冈山被列为红色旅游景点的重要依据有哪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朱德在井冈上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请你为红色旅游提一条建议。

三、材料解析题
17、(原创题)1924—1927年,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运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中提到的这所学校有何办学特点?其在国民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
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材料二:1925年,孙中山临终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指国民革命失败。
材料三: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高唱“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奔赴北伐战场。
(3)国民革命军为了完成革命任务采取了什么行动?成果如何?
进行北伐战争。 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
材料四:1927年4月12日至15日,就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继上海大屠杀之后,广州、北京等地的反动派,也向人民举起了屠刀。李大钊、肖楚女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壮烈牺牲,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4)材料表明革命结果如何?带给中国共产党的深刻教训是什么?
国民革命失败。必须掌握对军队的领导权。
(改编题)18、长征是一首英雄的史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毛泽东《七律?长征》
(1)诗中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并写出“远征”的起止时间,红军“远征”有何历史意义?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二:八十多年前,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党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2)“这次会议”是指什么会议?“八十多年前”指会议召开的时间是哪一年?为什么说这次会议是“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
遵义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有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样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共和国摇篮”的宣传;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材料四






(3)材料三中游人重走长征路,请你写出他们主要的路线。
瑞金 - 乌江 - 遵义 - 赤水 - 金沙江 - 大渡河 - 泸定桥 - 大雪山 - 草地- 陕北吴起镇 - 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