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
【教学内容】
教科书P37~39 内容。
【教学目标】
1. 会认14 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了解造纸术的发展背景,理解制造纸的过程,体悟到民族自豪感。
4. 能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的图表,了解纸的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弄懂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题质疑
1. 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发明。(出示课题)
2. 读一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生字
1. 通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 检查反馈。
3. 学生练习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体感知
1. 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 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四、初学课文
1. 用手势表示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2. 自由读课文,哪几段写了纸发明以前?
3. 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2)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3)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课件出示:竹片、丝绵做的书。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4. 同桌相互说。
5. 齐读1~2 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2课时
一、回顾复习
1. 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
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3 自然段。
1. 你们想了解的正是大家都想知道的。自由读课文第3 自然段。
2. 在除了以上几种物品外,又出现了什么物品来替代纸,有何特点?
(二)学习第4 自然段。
1. 自由朗读。
2.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重点理解: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
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 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这个纸有何好处?你有何感受?(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4. 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内部讨论:为什么只有蔡伦改造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三)学习第5 自然段。
1. 指名读,其他人仔细听并思考造纸术是如何传播出去的?
2. 小组交流:造纸术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三、延伸拓展
1. 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火药的发明”“毕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改进造纸术”。
2. 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纸的家族)
四、合作探究
开展小组活动,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传统节日及习俗。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纸的发明过程:
竹片木片做纸——帛、丝绵当纸——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 (贵) (粗糙) (轻薄便宜)
【教学反思】
这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由于造纸术距离学生们时间较长,且课前预习准备不够充分,因而情感的抒发不够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