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过关测试密卷 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过关测试密卷 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2 21:2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过关测试密卷
一、文史知识填空。
1.红军长征从______年______月到______年______月,历经______省。
2.开国大典于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在______举行。
3.《______》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______写的《______》中的两句。
二、读拼音,写词语,并依次写出每个词的近义词。
dàn shēng xié shāng piāo fú lù xù
( ) ( ) ( ) ( )
①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三、组词。
拟( ) 沏( ) 勋( )
碾( ) 筝( ) 岷( )
四、下面的词语都表示“看”,你能根据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吗?
端详 凝视 瞻仰 眺望
1.一位老人细细( )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2.我站在楼顶( ),远处的景色很美,我看得入了迷。
3.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
4.她坐在那里( )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五、给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设:①设立;布置 ②筹划 ③假如;倘若
1.设有困难,当助一臂之力。( )
2.那两项设计已经完成。( )
3.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
新鲜:①没有变质,也没有经过腌制、干制等②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③稀罕
4.茶水对这山旮旯的群众来说,确实新鲜。( )
5.这是一批新鲜蔬菜。( )
6.雨后,空气更加新鲜。( )
六、补充词语,并从中任选三个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
排山( )海 不( )而同 原( )不动 狂轰( )炸
情不自( ) 夜以( )日 ( )无人烟 ( )耳欲聋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要求写句子。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卫员拎着茶水的清香来到碾台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熟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下列句子排列好。
(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 )阅兵式完毕,一万支礼花射入天空。
(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
(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 )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九、品读课文精彩语句,并回答问题。
1.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从加粗词中,你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
2.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54门”代表:___________;“28响”代表:___________。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写下你的理解:___________。
十、补充《(七律·长御,并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_______,B.万水千山_______。
C.五岭___________,D.乌蒙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暖,F._____________寒。
G._______________,H.三军____________。
1._________两句属于全诗的总起句,概括出了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2._________等几句属于分述,展现了红军长征中的重重困难。
3.C,D两句中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修辞手法。
4.E,F两句中的“暖”和“寒”充分说明了_________。
5.G,H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向中国人致敬
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
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说过对话课教授的问题刁钻古怪,要我小心。
我上第一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名来提问。
在我自认为巧妙地回答了他的问题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吗?”
班上当即冷场。我慢慢地对我的教授说:“先生,我没听清你的问题。”
他清楚地一字一句,又重复一遍。我看着他的脸,告诉他我不明白“哪个中国”一说可以有什么样的解释。
“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明白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积……
“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常识。”我说。马上,教授和金班同学一起,都转过脸看那位台湾人。那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正视了我,连眼皮也不眨一眨,冷冷地慢慢道:“只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
教授盯牢了我,又问:“您走遍了中国吗?”
“除台湾外,先生。”
“为什么您不去台湾呢?”
“政府不允许,先生。”
“那么,”教授又问,“您认为在台湾问题上,该是谁负主要责任呢?”
“该是我们的父辈,先生。”
教室里有了笑声,教授却不放过我:“依您之见,台湾问题该如何解决?如今?”
“教授先生,我们的父辈还健在哩!我没有权利去剥夺父辈们解决他们自己的难题的资格。”
我惊奇地发现,教授的思路十分敏捷:“我想,您不会否认邓小平先生是您的父辈。您是否知道他想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我想,如今摆在邓小平先生桌面上的,台湾问题并非最重要的。”
“什么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在邓小平先生的桌面上?”教授浓浓的眉毛如旗般展了开来。
“依我之见,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他最迫切需要考虑的。”
“我实在愿意知道: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几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也有兴趣清楚这一点。”
我忽然感慨万千,竟恨得牙根儿发痒,狠狠地用眼戳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站了起来,一宇一字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我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日要承受的这类刁难。”教授离开讲台向我走来,他将一只手掌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想知道,一个普通中国入是如何看待他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大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下课。”
走出教室,台湾同胞与我并排走。好一会儿后,我们俩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对方说:“一起喝杯咖啡好吗?”
1.从文章内容来看,教授的刁钻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2.班上立即“冷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说“只有一个中国”后,同学们一起看台湾同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牙根儿发痒”,“用眼戳”教授,表现了“我”当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教授为什么要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作文。
五年级的你学会做些什么了吗?是游泳、画画、跳舞,还是洗衣、做饭、养花……回忆一下,你的这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酸、甜、苦、辣的滋味你可能都尝过,其中有些事,可能是你终生难忘的。选一件感触最深的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学习这项本领的经过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题目自拟。(作文纸自备)
附加题。
古人喜欢吟诗作赋。如果你在下列情况之中,会即兴吟上你学过的哪一句诗呢?试试看吧。
1.过春节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春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秋节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友人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思家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过关测试密卷
四、1.端详2.眺望3.瞻仰4.凝视
五、1.③2.②3.①4.③ 5.① 6.②
七、2.我们吃的穿的,没有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3.警卫员拎着清香的茶水来到碾台旁。
八、4 1 5 3 7 2 6
十一、1.向“我”提出一连串尖锐的问题
教授向“我”提出了“您来自哪个中国”的问题,而这个问题隐含着“两个中国”的信息,有伤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带有“挑衅”的意味
3.想知道那位台湾同学的态度和看法4.气愤和不满。
5.教授一连串尖锐的问题是对“我”的严峻考验。“我”是中国人,“我”爱自己的国家,“我”渴望自己的祖国富强、统一,渴望中国人在国外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意思对即可)
6.教授从“我”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是怎样维护祖国尊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