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生物与生物圈
第1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师寄语:探索生物的奥秘,那里更精彩!
教材分析:
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所以把生物圈作为第一单元,把“认识生物”作为第一章,把“生物的特征”作为第一节,说明了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了解了什么是生物,生物具备哪些特征,才能为进一步学习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可通过对身边熟悉事务的观察分析结合教材插图,联系常见实例,认识生物,概述生物特征,进而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区别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生物的生命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关爱生物的良好品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奇妙的事物,你一定认识其中不少的生物。那么,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呢 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课前观察的结果。
二、合作探究
(一)通过各小组的回答说明,要想区分生物与非生物,我们必须首先学会观察。阅读课本P2页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科学观察必须借助有关用具才能进行
C.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事实就是,并及时记录下来
D.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阅读课本P2-P5页,探究下列问题:
1、1.填充下图,阐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2、观察动物题材的投影片和教室里盆栽植物,结合课本第插图,回答:
(1)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获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动物和人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4)课本第四页和第五页插图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三、拓展创新
1、除了课本介绍的,你还知道生物有哪些特征?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2.一群蚂蚁在围攻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为草绿色,表面有彩色斑点。你如何判断这一“不明物体”是不是生物?
3.阅读资料,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命的自然发生说
400年前,人们看到腐肉上长出了蛆,认为蛆是从腐肉中自然生长出来的;人们看到青蛙出现在泥沼里,就认为池塘的淤泥里能长出青蛙。这种认为生物体来源于非生物体的观点称为“自然发生说”。3.阅读资料,说一说你的看法。
(1)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2)你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本节课你的困惑是:
五、达标测试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 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 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发育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 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
5.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6.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
(2)猫生小猫属于 。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近洞里的现象属于 。
7.阅读并分析下列材料:
①一粒桃树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很大的桃树,并结出许多桃;一只蝌蚪能发育成一只青蛙。②将从同一棵向日葵上取下的两粒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都是向日葵,但两棵向日葵总是有一些形态特征不一样。
(1)材料①说明生物 。
(2)材料②说明生物
六、学习感悟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师寄语:勤观察,多调查,开阔视野,成就未来!
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和训练。本节课从“调查校园生物种类”的活动中,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类整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行归类。
能力目标: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的特征,课下每个小组都对我们学校的生物做了调查,请各小组把你们的调查方法和结果进行展示,说出你们组是怎样调查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
(一)通过学生的发言,明确以下知识: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的方法步骤是:
(1)选择调查范围(校园)
(2)分组
(3)设计调查路线
(4)调查记录(注意设计调查表)
(5)归类
(6)将归好类的生物的资料进行整理,写在笔记本上。
(二)生物的归类方法
1.请根据本小组在室外开展的“调查校园生物活动”的有关情况填写下列内容:
(1)我们的调查路线是;
(2)我们的调查范围是;
(3)我们组一共调查到了( )种生物,其中植物( )种,动物( )种,其他生物( )种;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4)从调查到的生物中选1~2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5)这次活动中,我体会最深的是: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可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和-------三大类;也可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和-------等;还可以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等。
三、拓展创新:
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请对调查的具体地点进行简要描述: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
写出你的分类依据:
列出你的分类结果:
四、归航拾贝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你还有的困惑:
五、达标测试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和 ,制定合理的 。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和 ,有时要用数
学方法进行统计。
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 )
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 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
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 )
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
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 )
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
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
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
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
(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
(2)按生活环境分类:
8.学校中午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爱去食堂用餐,仅以方便面、肉串、汉堡包一类食品果腹,你为了同学们能健康成长,在制定平衡膳食方案之前,先要作广泛的调查。那么,你将怎样去作这个调查呢?
我的调查目的是:
我的调查对象有:
我的调查范围在:
我设计的调查表是:
六、学习感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