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第四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农、牧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牧产品
珍稀动物资源
基本情况
交通和经济
矿产资源情况
自然环境
雅鲁藏布大峡谷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民族
位置: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民族:以藏族为主,青海东北部汉族较多。
范围: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25%
人口:约占全国1%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2000年8月19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介于东经89°24′~102°23′,北纬31°39′~36°16′之间,海拔3450~6621米。三江源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海拔最高的湿地之一。
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4种。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三江源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繁。主要表现为:湖泊萎缩,湿地退化,江河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猖獗,土地沙漠化发展,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锐减,水土流失加剧。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
河流源头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珍稀动物的保护: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思考分析
那曲、南京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地名 纬度(N) 海拔(米) 1月均温 7月均温
那曲(西藏) 31°29′ 4507 -14.4℃ 8.8 ℃
南京(江苏) 32°00′ 10 2.3 ℃ 28.8 ℃
通过对比可以推知,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海拔高
农业生产条件之一:低温
农业生产条件之二:太阳光照 强
主要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拉萨每年日照时数3005小时,有“日光城”之称;而同纬度的上海,每年日照时数为2036小时。通过对比,可知
小麦
豌豆
青稞
油菜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藏地区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水热条件较好,为主要农业区之外
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多为草场分布,这里是我国重要的高寒牧区
高原之舟——牦牛
藏绵羊
青藏地区的马
思考分析
在青藏地区,、高寒、缺氧、空气稀薄的较严酷的高原环境条件下,以下那些农牧业生产能在本区大规模进行?
农作物 水稻 青稞 甘蔗 小麦 豌豆
牲畜 牦牛 水牛 藏绵羊 太湖猪 北京鸭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石油基地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海拔高度最高的盆地,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盆地内有丰富的盐、石油、天然气、石棉、铁、锰、铬、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有“聚宝盆”之称。
读图思考
阅读教材P.90阅读材料“聚宝盆”,在图4-27上找出每种矿产资源的产地。
主要公路: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新藏公路、中尼公路
重要铁路:
青藏铁路
航空建设:
以拉萨为中心
青藏地区图(交通)
重要的工业城市:
西宁、格尔木、拉萨、林芝等
旅游业发展:
拉萨布达拉宫,藏王松赞干布和唐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文物,藏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歌舞,草原风光及野生动物,江河源头探险,青海湖及鸟岛,雅鲁藏布大峡谷探险及大量的雪山、冰川等。
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产品
基本情况
矿产资源
工业生产情况
自然环境的特征
位置
范围
面积
人口
民族
面积:约占全国30%
人口:约占全国4%
范围: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省北部
位置: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以西
民族:汉族约占全区人口的2/3。少数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内蒙古)、回族(宁夏)、维吾尔族(新疆)、哈萨克族(新疆北部)等
草原景观
荒漠草原景观
荒漠景观
胡杨
沙拐枣
猪毛菜
胡杨林景观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景观:
草原和荒漠
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气候干旱,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太阳辐射强
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深居内陆
位于地势第二阶梯,海拔高,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
内蒙古东部牧场
河西走廊的牧场
天山牧场
宁夏平原灌溉渠道
河套平原农业区
新疆特产—哈密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讨论
西北地区农业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节约水资源
注意防止土地沙漠化
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稀土矿
镍矿
煤矿
白云鄂博
金昌
石嘴山
石炭井
伊敏河
霍林河
石油
克拉玛依和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