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相同图样排排队
作者
类型
设计·应用
课时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相同图样排排队》为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课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范畴。“相同图样排排队”其实是二方连续的儿童化话语,是以通俗、直观、形象的特征表述对二方连续予以解读。古往今来,二方连续纹样与人类的生活时时相伴、处处相随,因为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领略了这种美并且应用、创作了这种美,他们用它来美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二方连续”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并且今天直至以后它依然会在各个领域装点、美化着我们的生活。本课的教学试图紧扣“相同图样”和“排排队”两个关键词组,通过大量精美图例的欣赏,师生共同观察、回忆生活周边因重复所呈现的秩序美、节奏美,宽阔视野、打开思路,引导他们发现、探究二方连续的多种排列、组合方法和表现手法。本课创作表现的方法强调拼摆、剪贴、绘画结合,这样多重练习,可使学生多层面的练习到重复、多方位的体验到连续,既易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连续策略,又能促进学生在各种形式的练习中不断品尝成功的乐趣。学生情况:
低幼儿童由于年龄尚小,阅历有限,知识浅显,其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直观形象,行动一般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他们观察事物的经历中,对写实性形象有深刻而形象的认同,而对经变形、演绎后的图样往往不易理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本课主要采用游戏体验、合作探究、直观演示等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快乐地投入学习,让学生在特设情境中感知图样的基本特点、排列规律,具体通过“图样”“相同图样”“相同图样排排队”三个环节循序切入本课学习,由浅入深的完成整课的内容和任务。教学方式、手段:根据学生在这一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活动规律,二方连续的基本概念对于他们而言相对比较抽象;苏少版美术教材在课题的命名上淡化了“二方连续”“纹样”这些专业术语,而代之以“相同图样”“排排队”这种通俗易懂的儿童化语言表达,“二方连续”一词仅在教材的说明文字中一带而过。依照这样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尽量避免使用类似专业术语,而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创造这种装饰美上,帮助学生掌握图样的基本特点,探究图样的丰富排列,尝试图样的多种表现,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探求艺术奥秘、保持艺术兴趣、创造艺术活力。教师准备:绘图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剪刀、刻刀、各种色纸、镂印材料、PPT课件等。课前注意观察教室内外环境及学生已有的相关素材、资料。学生准备:树叶、文具、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手工材料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了解图样特点及其排列规律,探究图样重复的多样性方法,设计并创作富有个性的二方连续图案,并在活动中体验重复所带来的审美与乐趣,树立平面设计的初步概念和形成意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物拼摆、推磨续画等多种游戏式体验活动、培养发散性思维,在“相同图样”“排排队”的构思、组合、创意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性意识,逐步完成多形式、有创意的设计与创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二方连续的美感,提高审美能力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关注并创造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发现,了解并探究图样设计、排列组合的特点及规律,在叠加、重复等“排队”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创造图样的形式美、秩序美、整体美。教学难点:1.
发现、探究图样的特点和排列组合规律,体会图样的装饰美。
2.
尝试用多种材料和多样创意进行图样的设计与创作,经多种形式的排列组合后,形成富有趣味的、具有装饰感的二方连续图案。
教学设计
一、感知与体验
(一)认识图样1.
老师这里有一些画作,它们的表现方法略有不同,看一看,你能比较出来吗?比一比,同样的形象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原来,左边的画较为写实,描绘的是物体的具体形象;右边的画较为概括,表现的是物体的抽象图样。这也就是图样的特点:简洁、概括,装饰性强。2.
这是一个“袋鼠和它的妈妈”的图样;这还是一个“袋鼠和它的妈妈”的图样,这两个图样是相同的;……这还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图样,而且排得整整齐齐。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把“相同图样排排队”,看看其中的奥秘到底有多少。3.
板书课题4.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排队?排成的队形好看吗?队形的魔力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二)概念感知像这样,由一个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有规律的重复排列,伸展呈带形的连续图案叫做“二方连续纹样”,也称“带状图案”。现在,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呢?我们可以合作,尝试、体会一下“连续”和“重复”:1.
尝试在四格纸中有序重复排列图样。2.小朋友,你们排的感觉怎么样?互相之间我们来谈一谈,可以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生:我排的顺序是按照……生:
我的二方连续纹样是左右横(或上下竖)着看的……(三)游戏体验现在我们对连续、重复的图样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除了画之外,你还会怎样给图样排成“连续”“重复”的队形呢
试试看吧,就利用身边现有的材料!这些好主意,你想到了吗
试过了吗?(四)形式介绍其实,二方连续纹样表现的形式有很多,除了绘画粘贴以外,还可以像我们这样用实物拼搭完成。老师还有几种方法介绍给大家。(分别出示剪纸、磨印、镂印等)还有更多形式和方法,我们一起到书本上去找找答案——翻看美术书:在图例上你看到了哪些图样?这些图样各装饰在什么地方?它们所用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六)格式介绍你看,剪纸、拓印、粘贴、雕刻、针织、串编、镂印等形式所表现的连续重复纹样各具特色。除此之外,不同的排列方式也能使图样各有千秋。(逐一介绍顺序排列、正反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颠倒排列等)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排队?二、创作与表现
(一)作业要求
让我们给自己喜欢的图样排排队吧!1.
选择植物、日用品、几何形等为素材,将它设计成图样。2.
运用拓印的艺术表现方式,创作一件“排排队”(二方连续纹样)的艺术作品。3.
可独立创作,也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二)教师示范教师与学生合作完成拓印作品。(二)交流互动围绕以下话题展开讨论和交流:1.
我设计的是……(动物、植物、景物、日用品等)2.
我排队的顺序是按照……3.
我的二方连续纹样是左右横(或上下竖)着看的……
三、评价与反思
(一)反思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谈谈自己的创作方法。生活中,你看过哪些二方连续纹样?(二)概要总结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世界,无论是天上的飞鸟,还是水中的游鱼;无论是动物的斑羽,还是植物的茎叶;无论是排排浪涛,还是行行绿树,无不展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威。而智慧的人们在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连续、重复之美的同时,也积极地创造着。栽种齐整的树林和花圃、架构统一的桥梁和屋顶处处显示着智者的匠心独具。更常见的是,人们把自己喜欢的图样排成连续、重复的花边装饰在衣物上,散发着浓浓的民族风情。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连续、重复的二方连续纹样与现代人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多的,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有它们活跃的身影……(三)拓展延伸1.
小朋友们,这些人形的图样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了独有的秩序美、节奏美和韵律美。2.
说到这种美,其实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陶器、饰品或其它物件在外观装饰上面都以一些相同的图样进行装饰!课件出示陶器、饰品等。(四)学习结语小朋友们,你们是否感受到“重复就是一种美”?确实,我们的生活不乏重复的美,那是一种有秩序、有节奏、有韵律的美。墙架上温馨的盆花、公园里亲昵的雕塑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这种情趣盎然的,有秩序、有节奏、有韵律的重复之美。记住今天由“重复”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现重复之美、不断认识重复之美并且不断的创造重复之美!让我们的童年绽放出一朵又一朵美丽的花!让我们的生活浸润出一片又一片绿色的叶!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再见!
反思和总结
本课课题名称以《相同图样排排队》替代了“连续图案”的专业术语,形象、有趣的说法贴近低幼儿童的思维活动。教材以大量图片拱师生观察、回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二方连续图案为切入点,再通过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并了解这种图案的显性特征和组合规律,探究并掌握其设计创作的方法,在拼、印、剪、画等艺术实践中,体验重复和叠加所带来的秩序美、节奏美、韵律美,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性认知不足,本课在教学设计上由“图样”“相同图样”“相同图样排排队”三个渐进的认知环节切入教学,并在后续的教学中从美的各个角度对学习展开不同层面的学修,不断加大该内容的宽度、厚度和深度。1.
宽阔——发现、领略生活之美正如俗话所说,人们对常态呈现的美往往熟视无睹,低年级儿童也难免与此,他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类似的图案,只是没有在意、关注到。美术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某个具体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种审美意识、审美态度。本课教学将生活中的美一一呈现,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简单有趣的“推磨”和“排队”游戏,使儿童的思维在亲身体验中获得认同、步步迈进,最终完成由具象的“相同图样排排队”到抽象的“连续图案”的认知升格。2.
厚重——继承、传递文化之美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艺术相伴左右。依据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学生对中外相关艺术的历史有所了解,知道了祖先的创造,丰厚了学习的底蕴,使单一技能性的学习升华为古雅、渊博的文化熏陶。3.
深刻——设计、创造艺术之美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范作和各种方法的示范打开了学生创作上的瓶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画材,用剪、贴、画、印等方法创作出形色各异、内容丰富的作品。学生创作时,思路也在随之层层深入,同学交流碰撞出智慧,小组合作迸发出灵感,经常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有火花闪现……教师巡视时,及时和学生沟通创作构想并给予有效地帮助,学生的创作激情闪耀。纵观整课教学,各方面效果良好。但也有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1.
对色彩方面的引导不够。除了形象上的“重复”“连续”之外,图样在色彩上也可以经过“排队”,呈现重复、连续的秩序之美、节奏之美、韵律之美;2.
“相同图样”的“排排队”不应仅限于“二方连续”,在本课学习中,还应将“四方连续”纳入其中,尽管不做重点强调,但既然是探究图样排列的多种形式,找寻图样排列的规律,“四方连续”就是不可规避的存在。否则,一旦学生提出此问,教师将无从回答。
不同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可进行单一化表现形式的教学,即选择一种绘画或手工技能展开充分的练习,而非向大求全;
本课可尝试“欣赏 评述”领域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适当切入少量技能练习。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将学生带出校外,走近博物馆。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