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2 19:02:47

文档简介

龙岗区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2.D 。【说明】分封了五千户奴隶,错。汉代已经不是奴隶社会了,应为分封了五千户食邑。
3.B。【说明】高祖刘邦“基本同意”,错。刘邦是极力主张。
4.
(1)希望您辞让封赏不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那么皇上心里就会高兴。【说明】愿、让、佐、说,各1分,全句大意1分。
(2)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说明】自、将、数、何为,各1分,全句大意1分
5.(1)这也是我心中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九死一生我也毫不懊丧。【说明】善、虽、其,各1分,全句大意1分。
(2)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说明】子、状语后置、侣和友,各1分,全句大意1分。
6.D。作者写住不得,是表明很喜爱此地,很想住一下。又因为喜爱此地,就玩到薄暮时分了,以至于车马疲惫了。
7.?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联、尾联(都)写(到了)(作者因对东溪之景的喜爱久久)住不得(或不愿离去)。
闲适恬淡之情
(作者描写了东溪)“野凫眠岸”、“老树着花”、“短短蒲茸”、“平平沙石”等(勾画出一幅清新淡远而又生意盎然的景象,寓情于景。)?
老当益壮之情
“老树着花无丑枝”中可看出(虽为老树却春花绽放,生机盎然,是作者虽暮年但壮心不已的写照。)
每一点各2分。
8.【答案】B。 “篱花犹及重阳发”篱下的菊花在重阳时节绽放,然而物是人非,房屋的主人早已去世,诗人借菊花的意象寄托了对友人的哀思。
9.(1)不知裴舍人孤坟在何处,众多家人漂泊困苦。
(2)(“书幌无人……”)照应了“……空庭”、“无家”;(3分)
(“秋来芳草……”)照应“天寒”、“黄叶”、“篱花”等;(3分)
(3)格调情绪上的照应及升华。(不做要求,答了可以给分)
【补充】“秋来芳草自为萤”句中“萤”指萤火虫,多于夏季就水草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化为虫,古人因此误认为萤是由腐草化来的,故在写到幽冷凄清的氛围时常写到“萤”这一意象,用以烘托诗人孤寂凄苦的感受。
10.(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说明】错字、漏字、颠倒,一处各扣一分,在该题内扣完为止。
11 C对
A项“表现清晨阿里山的冷寂与凄凉”,错,应为“表现清晨阿里山的静谧”;
B项“这是为了显示作者善于联想”,错;
C项目的是想表现作者“两岸和平统一”的愿望;
D项“突出了作者对他们的嘲笑”,没有依据。
强调“北方也有”、台湾岛上“也有这种鸟儿”
①说明两岸风物相同,暗示两岸同属一家,不可分割;
②着力交待布谷叫声为“光棍好苦”,借以表现两岸长久分离之苦;
③赋予文章幽默情趣,激发阅读兴趣。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借《遥望海峡》一诗
①表达了两岸分离的痛苦与对两岸统一的盼望;
②与如今乘船来宝岛寻亲的兴奋喜悦形成对比;
③进一步突出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4
【原结尾】
孙培董事长惊愕地睁大了眼睛。董事长说了句什么她没听清的话,就忽然昏倒了。
何小好没听清的孙董说的那句话是:“何小妮,你……你……是鬼还是人?怎……么找到这来了?”这句话即使何小好听到了,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她更不会知道的是,她再也找不到给她汇款的人了。因为那个人在见到她的那一刻,突发心脏病,昏倒了。尽管抢救很及时,仍没抢救过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汉五年(前202),已经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于是论功行赏。由于群臣争功,一年多了,功劳的大小也没能决定下来。高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显赫,封他为酂侯,给予的食邑最多。功臣们都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倒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为什么呢?”高帝说:“诸位懂得打猎吗?”群臣回答说:“懂得打猎。”高帝又问:“知道猎狗吗?”群臣说:“知道。”高帝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象猎狗。至于象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群臣都不敢再言语了。 列侯均已受到封赏,待到向高祖进言评定位次时,群臣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应该排在第一位。”高祖已经委屈了功臣们,较多地赏封了萧何,到评定位次时就没有再反驳大家,但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在第一位。关内侯鄂千秋进言说:“各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曹参虽然有转战各处、夺取地盘的功劳,但这不过是一时的事情。大王与楚军相持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士卒逃散,只身逃走有好几次了。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数万士卒开赴前线时正值大王最危急的时刻,这种情况已有多次了。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垒数年,军中没有现存的口粮,萧何从关中用车船运来粮食,军粮供应从不匮乏。陛下虽然多次失掉崤山以东的地区,但萧何一直保全关中等待着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啊。如今即使没有上百个曹参这样的人,对汉室又有什么损失?汉室得到了这些人也不一定得以保全。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功勋之上呢!应该是萧何排第一位,曹参居次。”高祖说:“好。”于是便确定萧何为第一位,特恩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上朝时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 高祖说:“我听说推荐贤才要受上等的奖赏。萧何的功劳虽然很高,经过鄂君的表彰就更加显赫了。”于是根据鄂君原来受封的关内侯食邑,加封为安平侯。当天,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都封有食邑。后又加封萧何两千户,这是因为高祖过去到咸阳服役时,萧何多送给自己两个大钱的缘故。 汉十一年(前196),陈豨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到了邯郸。平叛尚未结束,淮阴侯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淮阴侯,此事记载在《淮阴侯列传》中。高祖已经听说淮阴侯被杀,派遣使者拜丞相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并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国的卫队。为此许多人都来祝贺,唯独召平表示哀悼。召平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朝灭亡后,他沦为平民,家中贫穷,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的瓜味道甜美,所以社会上的人称它为“东陵瓜”,这是根据召平的封号来命名的。召平对相国萧何说:“祸患从此开始了。皇上风吹日晒地统军在外,而您留守朝中,未遭战事之险,反而增加您的封邑并设置卫队,这是因为目前淮阴侯刚刚在京城谋反,对您的内心有所怀疑。设置卫队保护您,并非以此宠信您,希望您辞让封赏不受,把家产、资财全都捐助军队,那么皇上心里就会高兴。”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帝果然非常欢喜。
汉十二年(前195)的秋天,黥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他,多次派人来询问萧相国在做什么。萧相国因为皇上在军中,就在后方安抚勉励百姓,把自己的家财全都捐助军队,和讨伐陈豨时一样。有一个门客劝告萧相国说:“您灭族的日子不远了。您位居相国,功劳数第一,还能够再加功吗?您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民众都亲附您,您还是那么勤勉地做事,与百姓关系和谐,受到爱戴。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您的情况,是害怕您震撼关中。如今您何不多买田地,采取低价、赊借等手段来败坏自己的声誉?这样,皇上的心才会安定。”于是萧相国听从了他的计谋,高祖才非常高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