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神奇的探险之旅”,是一次创编探险故事的练习。要先引导学生想一想,希望和谁一同去探险,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猜测可能遇到哪些险情。在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中学习把经过写具体,并能写出自己的心情变化。要试着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险精神。
2.能根据自己选择的场景,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办法、曲折的过程写具体,并能尽量将心理的变化融入其中。(重点)
3.写完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历险场景中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激趣: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关于探险的书吗?
2.出示郑和、玄奘、徐霞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你知道他们都是干什么的吗?
3.导入: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梦,那就是探险的梦。这次习作就让我们一起去圆这个梦想,进行一次假想探险,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点拨思路,感知方法
1.如果有机会去探险,你最想和谁一起去,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说话要有条理。
3.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同行伙伴有不同的期待。请你从下面两列人物中各选一个,和你一起组成一个探险小队。你会分别选择谁?为什么?团队很重要,所以请你做出慎重的选择。想好后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课件出示:
人物
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 好奇心强、性格活泼的妹妹
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 胆子大但行事鲁莽的表哥
见多识广的向导 心细而胆小的同学
4.组内交流,其他同学可以对选择的人物进行补充或提问。
5.指名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自己喜欢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理由。
6.同学们已经成功组成了探险小队,那么你们这个探险小队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呢?
7.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8.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提示供学生参考。
课件出示:
场景
茫茫大漠、热带雨林、海中荒岛、幽深洞穴、南极冰川……
装备
指南针、地图、饮用水、食物、药品、帐篷……
险情
遭遇猛兽、暴雨来袭、突发疾病、断水断粮、落石雪崩……
9.绘制自己的探险行程表。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教师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使学生对“探险”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创编故事打下基础。
三、揭示内容,指导习作
1.相信你此刻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创编自己的探险故事吧!那么,如何将自己的探险之旅生动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呢?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1)把过程写具体。
①指导学生回顾本组课文,简单说说每篇课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曲折的过程想清楚,写具体。
(2)展开丰富的想象。
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但是不能天马行空,这些想象要能够突出自己的主题。故事情节要丰富多彩,激起读者的兴趣。
(3)融入自己的心理描写。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我们可以用内心独白式,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一样,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4)结尾抒发情感,表达感受。
3.创设情境,想象探险之旅。
(1)带入情境,想象环境。
①让我们带好行囊,乘坐飞机,前往各个探险地。(伴随飞机起飞声)
②经过漫长的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探险之地。(板书:入险地)你到了哪里?
(2)音乐渲染,想象险情。
①也许,更多的秘密在探险之地的深处,让我们闭上眼,跟着音乐往里走……(音乐)更危险的,也许是在更深的地方……(音乐)
②请大家睁开眼睛,在刚才的假想探险的过程中,你仿佛经历了什么?你遇到了哪些危险?(板书:遇险情)你又有什么发现呢?请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4.学生动笔成文,互评互改。
(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神奇的探险之旅吧!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学生完稿之后,先挑选3~5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推荐标准:
①选材新颖的。
②情节生动的。
③想象丰富的。
④独具特色的。
5.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经过多方位的交流,同学们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为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带来帮助。
四、佳作赏析,指导提升
1.教师选取最有代表性的1~2篇习作。
2.学生依次读自己的文章,互相点评。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赏析。
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5.推荐续编故事,写成探险日记,大家可以一起合作编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神奇的探险之旅》。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同学的作品,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能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习得方法。可谓一举多得。而推荐续编故事或合作编书,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范文引路
丛林探险寻宝记
幽暗的山洞被几只强光手电筒照得通亮,叔叔拉着我和同桌于亮高兴地欢呼着。我们眼前的几个看起来很旧的箱子里装满了各种宝石、黄金……你要问我们这是在哪儿,怎么找到这些宝贝的,请听我慢慢讲来。①
我和我的同桌于亮是一对儿“探险迷”,总是幻想着有一天能去探险寻宝。而我的叔叔是个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他知道我们的愿望后,决定暑假带着我们进行一次丛林寻宝探险。临出发前,叔叔带着我们买了很多探险设备,并且给我们做了简单的培训。虽然听起来挺危险,可是我们俩特别激动,感觉自己马上要成为小说中的探险家了。
叔叔说的那片丛林在南方的一片山区中。他得到了一张古老的地图,上面标注了丛林中的一处藏宝地点。传说是一位古代富商为了躲避战乱藏起来的。进入丛林,只见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阳光几乎照不进来,杂草和藤蔓缠在树上,地上根本没有路。②叔叔拿着锋利的铲子开路,我们在后面跟着,还要不时地看看指南针,结合地图辨别方向。才走了半个小时,我和于亮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而且这里闷热潮湿,我们又穿得严严实实,感觉自己马上要中暑了一样。叔叔只好让我们原地休息一下。这时,于亮忽然捂着肚子说肚子疼,接着就吐了起来。只见他脸色很白,出了好多汗。“你是不是碰了什么,或者吃什么啦?”叔叔严肃地问。“我,我看见有一种植物上结的红果子很好看,就偷偷摘了一个尝尝。”于亮有气无力地说。“唉,你的好奇心怎么那么强啊!”叔叔批评他说:“那果子是有毒的呀!来时我是怎么嘱咐你们的?我要赶快去给你找一种解毒的草药,你才能好起来。你们俩在这里等着,哪儿也不要去!”说完,叔叔一头钻进了从林深处。③
我紧挨着于亮坐下,紧张地四处打量。寂静幽深的丛林里不时传来奇怪的叫声,不知名的小虫子有时会从枯叶下钻出来吓人一跳,奇形怪状的树枝轻轻晃动,像是怪兽在张牙舞爪……④这时,一阵轻微的“咝咝”声从我们头上传来。我抬头一看,从我们身后那棵大树茂密的树冠里伸出一颗色彩斑斓的蛇头,正吐着芯子,盯着我们。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了,我紧紧地拽着于亮,一动也不敢动。因为叔叔说过,如果动了,蛇攻击你的可能性会更大。我们这样僵持了几秒钟,但我感觉像是过了一个世纪。那可怕的蛇似乎觉得没什么危险,才慢慢转了方向,爬走了。
不久,叔叔回来了。他给于亮吃了草药,于亮也渐渐恢复了体力,我们才继续上路。跌跌撞撞,在天快黑的时候我们终于找到了地图上标注的藏宝山洞。我们打开强光手电,摸索着走进黑暗的山洞。我们扶着洞壁,七拐八拐⑤地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走到了尽头,接下来就发生了开头时那开心的一幕。
这就是我的丛林探险故事。回来之后,叔叔说这些都是古代的文物,就把它们都交给了当地的博物馆,我们还因此得到了表扬。这次探险之旅让我明白:探险虽然危险重重,可是只要有信心、勇气与智慧,一切困难都能被战胜。⑥
行文写法赏析
?以倒叙的形式开头,设足了悬念,勾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这句环境描写用词生动、准确,为接下来的艰难旅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话描写紧凑,对动作、表情的描写用词很准确,表现出了情况的紧急。
?又是一处细腻的环境描写,烘托出了探险的紧张氛围,也让人预感到将会有新的险情出现。
?“跌跌撞撞”“七拐八拐”将人物行进的艰难及洞中路线的复杂形容得惟妙惟肖。
?结尾写了探险带给小作者的心得体会,令故事主题更明确。
总评:1.小作者采用了倒叙的叙述方法,令习作的开头充满了吸引力,接着按照探险故事的发展叙述了整个探险过程,最后对探险的结果和自己获得的收获做了总结。这个故事结构清晰,情节完整。
2.习作设置了“误食毒果”“毒蛇危机”这两个重要险情,并运用环境描写、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将紧张刺激的气氛渲染出来了。
3.习作对探险过程中“我”心情的变化也做了生动描写,从开始的“激动”到“紧张”,再到遇险时的“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停了”,这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教学反思
课堂伊始,选取了几位探险家的图片,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在指导学生写故事时,我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妙招指导,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使学生的习作更加灵动,特别是创设情境、想象探险之旅的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中感知写法,激发了表达的欲望。而最后推荐学生合编和续编故事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