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下 语文园地六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下 语文园地六 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3 14:5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六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
2.通过扩词,可以理解加点的字的意思。
3.了解细化时间描写的好处,并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重点)
4.通过叶圣陶先生为中学生修改的一篇例文,学习修改习作的方法。(重点)
5.积累关于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查找古代年龄称谓的相关知识。
学生准备:积累本、名人名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无论是《田忌赛马》,还是《跳水》,都别具特色。所以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我们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交流平台
1.先自由读读我们之前学过的《田忌赛马》和《跳水》这两篇课文,想想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么样的。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孙膑制定策略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想到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的方法,田忌才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获得整体的胜利(借助课后第二题对阵图)。由此,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4.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推测船长是怎么想的:
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风平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们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跳下海的,只有用枪逼迫,才能让他跳下去。在很短的时间里,船长就想到了唯一可行的办法,果断地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过人。
5.小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应该先分析当时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三、词句段运用
1.过渡:中国的文字非常精妙,词语更是别具特色,不信你看。
2.出示词语。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溺而不返 返回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候
(1)学生自由读词语,观察加点的字,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组长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3)男女生对读词组。
(4)小结:给词语中的生字扩词是一种理解字义的好方法。
3.课件出示句子: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交流发现:这样写是否矛盾?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句子一:
①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四十秒”和“时间太长”充分交流,汇报这样写是否矛盾,其他学生补充。
②小结:这样写并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所以,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就会让人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4)汇报交流句子二:
①学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和“一转眼就过去了”充分交流,汇报这样写是否矛盾,其他学生补充。
②小结:运用递进和夸张的方法,突出了时间的漫长,增强了表达效果,烘托了气氛。
(5)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6)写好后先小组内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点评指导。
(8)学生结合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诗句,学生自读诗句,交流感受。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春风又过江南岸
春风又入江南岸
春风又满江南岸
春风又绿江南岸
2.小结: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据传王安石曾多易诗稿,在“绿”字位上屡试用“到”“过”“入”“满”等数个字,均觉平淡而弃,最后经冥思苦想终得一个“绿”字,成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由此使全诗出神入化。用“绿”字,有春天的色彩感,让人满目绿色,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同时有动感,好像春风将绿色带到江南,春风吹过,江南便开始变绿。
3.过渡:虽然仅是一个字,意境却截然不同。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不但提倡作文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还亲自为中学生肖复兴修改了一篇习作(课件出示教材片段)。请同学们读一读,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4.学生读作文,小组内讨论修改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5.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导学: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如,把“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再如几处把“画”改成了“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还有,“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中,叶老先生将“不停”改为“悄悄”,这样改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叶老先生把“我越看他倒越像”改成“倒像”,这样表达更准确。作文中“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先生把“口里还不住地呐喊”改成“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得很准确。
(3)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成“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挺直了腰板”“‘留了影’了”“画了起来”中,“了”字显得啰唆,叶老先生都删去了。再如,“反正我上课的‘小癖好’谁也干涉不了”中的“上课”一词没有必要放在这里,叶老先生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词句,使表达清楚、完整。
如,作文中“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这句话中,叶老先生加上了“走进教室”,意思就清楚明白了。
(6)改正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比较多,有的地方增加了逗号,有的地方增加了句号,还有的地方删除了感叹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6.导思:读了叶老的修改稿,你有什么感受?以后打算怎么做呢?
7.小结: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曹雪芹也说过:“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篇好的文章要经过反复的雕琢与思考、推敲与修改,才能成为一篇美文。我们既要学习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态度,还要学会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日积月累
1.过渡:叶老的认真修改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接下来我们走进“日积月累”,学学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吧。
2.初读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
(1)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豆蔻(kòu)年华、及笄(jī)、弱冠(ɡuān)、期颐(yí)。
(3)多种形式读来进行巩固。
①同桌合作读。
②男女声合作读。
③齐读。
3.理解古代年龄称谓的意思。
(1)学生读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谈理解,其他学生补充。
(2)相机播放视频讲解动画。
(3)结合生活实际谈对古代年龄称谓的看法。
4.练习背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接龙背诵。
(3)齐声背诵。
(4)配乐背诵。
三、布置作业
1.把叶圣陶老先生给小学生修改作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背诵古代年龄称谓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