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的背景、任务和成就、意义。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3、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主法律的意识。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钢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解放初的经济形势
落后的农业国
经济基础薄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钢 135万吨 754% 46.2%
煤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材料说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公斤
2.76千瓦时
中国
4公斤
10.9千瓦时
印度
538.3公斤
2949千瓦时
美国
五十年代中、印、美钢和电产量比较图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资料:工业化------------这是我国梦寐以求
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
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
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努
力实现工业化!
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党和政府采取了什
么措施来解决我国的工业化问题?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
目的
任务
结果
材料一: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周恩来
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材料二:
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 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 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 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第八册)
材料三:
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 《重要文献选编( 第四册) 》
国防建设的需要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
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也离不开重工业
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结合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铁公司
无缝钢管厂
鹰厦
铁路
青藏公路
川藏公路
新藏公路
宝
成
铁
路
请你向毛主席报喜,
汇报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长春
沈阳
鞍山
宝鸡
成都
西宁
拉萨
厦门
武汉
①
②
③
⑤
④
⑥
⑦
⑧
⑨
四工厂
二铁路
三公路
一大桥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新藏公路
新建
宝成、鹰厦
等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一桥
鹰厦铁路
宝成铁路
二铁
铁路 30 多条
青藏公路
三路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
鞍钢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四厂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一汽
1956年7月,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
社会生产增长表
资料七:一五计划完成后,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柱状图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动脑筋
你怎么看待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
看问题既要历史的看,同时也要发展地看。现在
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当时的中国却是“
了不起”的事情。
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
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
业化迈进。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
资料: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简称。指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每年3月份“两会”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每5年称为一届
,每年会议称X届X次会议。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
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
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
见和要求。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 :北京
3.内容
(1)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回答问题:
1、这部宪法规定权力属于谁?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判断这部宪法的性质。
3、这部宪法确立什么政治制度?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人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内容
(1)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国家领导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主席
国家副主席
第一届全国人大
常务委员会
委员长
国务院总理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周恩来
内容:
(1)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国家领导人
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54年9月 北京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有了一部代表自己利益、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宪法。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一个重要的好开端。这部宪法的实行,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对这部宪法的执行是比较好的。……
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9月5日)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
我们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954年《宪法》的制订,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政协会议继续存在。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 成立于1954年, 成立于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五计划”
(1953-1957)
民主
政治
建设
一次会议:
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起点低
成就大
工业化起步
课堂小结(三个“一”)
一个计划:
经济
建设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