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1999年9月18日“两弹一星”科技专家表彰
大会在北京举行
什么是“两弹一星”?
它们的诞生对新中国又怎样的重大意义?
“两弹一星”元勋都有谁?
他们身上体现出怎样的精神?
知识:
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
能力:
通过学习几位杰出科学家的突出事迹,
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
以及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时间:6分钟
任务:快速的阅读全文大小文字,划下书上的基础知识。并完成助学上的“预习笔记”部分。
若有疑难问题,请做好标注。
我国何时研制成功的原子弹?
是世界上第几个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掌握原子弹的国家
是哪国?
世界上唯一遭原子弹打击的国家
是哪国?
1945年美国投放到日本的两颗原子弹瞬间
造成24万人的伤亡,原子弹是人类掌握的
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也是最不人道的武器
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
研制原子弹?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
意义是什么?
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是什么?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1967年6月
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世界主要核国家从研制原子弹到氢弹所需的时间
2年零8个月
国名 法国 美国 前苏联 中国
时间 8年 7年 4年
1966年10月,
装有核弹头
的中近程地
地导弹发射
核弹头在预
定地点上空
爆炸。实战
型导弹研制
成功。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1957年苏联
发射了人类
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开启了人类
的宇航时代。
火箭顶端内部若装有战斗部装置,那么则属于导弹发射
火箭顶端内部若装有卫星装置,那么则属于卫星发射
我国何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有何特点?
我国成为继苏联
美国、法国、日
本之后世界上第
五个能独立发射
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返回式系列遥感卫星、实践系列科学卫星、东方红系列通信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资源”系列资源卫星、北斗系列导航卫星、“海洋”系列海洋卫星
为追赶航天
科技大国,
我国启动了
载人航天计
划,于1999
年成功发射
了第一艘无
人飞船“神
舟一号”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并安全返回
中国成为继俄罗斯
美国之后,世界上
第三个有能力把人
送上太空的国家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承载着翟志刚、景海
鹏、刘伯明遨游太空,并出色的完成了首次
出仓太空行走的任务。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在
遨游太空的13天里,三名宇航员完成了多次
太空试验,其中包括精彩的太空授课以及神
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的手动和自动太空对接技
术,为我国以后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奠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是靠着什么样的精神克服的困难走向成功的呢?
启示一:
中国遭受了他国的核威胁,科学家们克服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研制成功“两弹一星”。体现出什么精神?
启示二: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
向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启示三:
一开始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航天工业开
始起步但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科学家靠
自己的智慧走向成功。
启示四: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条件艰苦,左倾错误严重干扰科研的
进行,身处西北荒凉沙漠仍坚持工作。
启示五:
为研制两弹一星,全国几万个单位协同作战包括大学、工厂、铁路、电力等部门。
启示六: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向
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大会上
江泽民主席颁
给袁隆平“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金500万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
“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人吃饭靠“两平”,
一是靠邓小平,二是靠袁隆平。今天我国水稻种
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
稻,每年增产的部分,可多养活7500多万人。
2001年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将授予
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
发明奖的获得者。
1999年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为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世界粮食奖
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为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史称“双百方针”
它的提出,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成果丰富,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
佳作迭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
“诺贝尔文学奖”
项目 科技成就 时间 科学家
军事
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第一颗地地导弹研制成功
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航天
科技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第一艘无人飞船
第一艘载人飞船
农业 籼型杂交水稻
医学 研制成功青蒿素
文化
事业 文化事业发展的第一个时期
文化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时期
1.电影《横空出世》再现了新中国在艰苦条件下研制原子弹的过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两弹一星”除原子弹外,还有( )
A.氢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氢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C.导弹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 第一颗实用通信卫星
2.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
A.为新的世界大战作准备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
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3.2009年,袁隆平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理由是( )
A.研制“两弹一星”
B.揭开“制碱奥秘”
C.修建“京张铁路”
D.育成“籼型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