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 )
A. 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B. 派团参加世博会
C. 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
D. 派中国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
2.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
A. 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忽略不计
B. 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
C. 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
D. 大力开采资源以促进经济发展
3.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 )
A. 沿海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B.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C. 内地各省发展极不平衡
D. 各城市间发展极不平衡
4.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 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C. 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 参与国际事务过多
5.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居世界之首,但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部与西部的经济差距逐渐扩大,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①资金不足 ②地形地势复杂 ③自然资源不足 ④技术人才匮乏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6.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 )
A.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
B. 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
C. 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
D. 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
7.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西部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A. 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B. 草场超载,草质下降
C. 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
D. 土地价格过低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等法规,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图中我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主要海域是( )
A. 渤海
B. 黄海
C. 东海
D. 南海
9.读2011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前五位国家比较表,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 )
A. 第一位
B. 第二位
C. 第三位
D. 第四位
10.我国一贯主张南海问题由南海有关国家共同协商解决,下列国家不濒临南海的是( )
A. 印度
B. 菲律宾
C. 越南
D. 马来西亚
11.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下列生活方式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 )
A. 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B. 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
C. 使用一次性餐具
D. 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
12.下列哪个方面不能说明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
A. 钢铁、汽车等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
B. 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
C. 人口总量居世界第一
D.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3.下列事件中,不能证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是( )
A. 1983年8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
B.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D. 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14.下列有关海洋资源开发活动正确的是( )
①海水淡化 ②石油开发 ③煤炭开发 ④珊瑚礁开发 ⑤旅游观光 ⑥海水养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⑤⑥
15.下列关于西部地区交通、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B. 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
C. 西北地区能源资源较少,靠区外支援
D. 风能、地热能等能源是青藏地区的优势
16.“神舟十号”无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这说明( )
A. 中国已成为发达国家
B. 中国已经全面超过发达国家
C. 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
D. 中国工业已超过发达国家,但农业还很落后
17.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B. 不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
D. 不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18.下列属于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是( )
①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②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③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④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9.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相悖的是( )
A.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B. 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
C. 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
D. 大力发展传统工业
20.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新疆喀什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喀什被誉为“中国的西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深圳、珠海特区相比,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的独特优势有( )
A. 工农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B. 位于西北边陲,利于和中亚国家贸易往来
C. 劳动力充足,科技力量雄厚
D. 毗邻海洋,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根据中国的国情状况,说一说:怎样做才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2.当前我国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请举出几例。
23.把下面内容的代号,填入图中恰当的方框内,完善框图。
①人口增长过快
②砍伐森林,开垦草原
③粮食短缺
④贫困
⑤土地荒漠化
⑥自然灾害频繁
24.结合七、八年级学过的地理内容,谈一谈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这一代人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25.读材料,谈启示。
材料1:日本是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上最高收入国家之一,但是日本国民的节约观念根深蒂固,比如:各公司、实验室所用纸张大都使用再生纸,两面复印,白色好纸只在正式投稿和发文件时才能使用;坐地铁的车票要回收起来,制成洗手间的卫生纸等等。有人问一位博士生:“你们日本已经很发达了,还那么节省干什么?”他答:“哎呀,你不知道,我们日本除了人,什么都没有。”
材料2:据报道:一次性筷子一年“吃”掉的木材,相当于我国全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呼吁,要限制生产、使用,并且立法禁止出口一次性筷子,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目前我国有近千家企业生产木制筷子,年消耗林木资源约500万立方米,约占年林木消耗总量的18%。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65%,是我国的5倍,但却明令禁止用本国的林木加工一次性筷子,其用量的97%依靠进口,每年从中国进口200多亿双,占进口总量的99%。我国仅为向日本出口筷子每年就须砍掉250万棵大树。
根据以上材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参与世界各地的维和行动,以及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
2.【答案】B
【解析】A、C、D的做法必然会破坏环境;只有B的做法是正确的。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分工协作,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
3.【答案】B
【解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4.【答案】D
【解析】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二是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三是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主要是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5.【答案】A
【解析】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资金、技术不足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发展经济,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6.【答案】A
【解析】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应对这些挑战的正确选择。
7.【答案】D
【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如耕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草场超载,草质下降;过度开垦、放牧,引起土地荒漠化等。
8.【答案】C
【解析】我国政府于2013年11月23日发表声明,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
9.【答案】B
【解析】读表格可知,在世界各国中,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国力最强的国家。
10.【答案】A
【解析】中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都濒临南海,而印度濒临印度洋。
11.【答案】C
【解析】在餐桌上使用一次性的木筷,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减少森林面积,增加气候灾害。
12.【答案】C
【解析】钢铁、汽车等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粮食产量居世界首位、第三产业蓬勃发展说明了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而人口数量庞大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13.【答案】C
【解析】实行改革开放是国内的政策。
1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海洋,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意义所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等。
15.【答案】A
【解析】西北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交通主要以铁路和航空为主;青藏地区已经建成了青藏铁路,这条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 956公里,目前进出青藏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以铁路为主;西北地区能源丰富,其中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新宠,开发西部地区就是将其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青藏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质构造活跃,地下火山和熔岩活动频繁,多地震,地热资源丰富。
16.【答案】C
【解析】“神舟十号”无人航天飞船顺利发射升空,这说明中国在一些领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某些发达国家。
17.【答案】A
【解析】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的的农业来讲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的农业技术。
18.【答案】A
【解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等;故①③④正确。
19.【答案】D
【解析】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正确做法有: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大力发展传统工业,浪费能源,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不符合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20.【答案】B
【解析】喀什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邻国较多,有利于和中亚国家开展对外贸易,但属于内陆地区,降水稀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人口稀少,劳动力短缺。
21.【答案】结合中国国情,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注重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协调,突出特色产业,完善分配体系,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①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就是最大限度的克服不利因素,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效益。②区域合作:建立的三北防护林就是为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和牧场,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这些跨区域的合作,解决了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因资源短缺而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使资源丰富的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给沿线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跨区域调配中,有效地解决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之,跨区域的工程加强了区域间的联系,发挥了各自的优势,通过合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一步促进了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我国最大的国情是现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问题的重要出发点。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征。可持续发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有: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环境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的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
22.【答案】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解析】我国经济虽发展迅速,但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23.【答案】
【解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急剧增加,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但农业生产十分落后,人们生活贫困,粮食短缺,为了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人们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和过度放牧,在许多地方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引发了各种自然灾害,从而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24.【答案】国际地位:①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②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统一。
【解析】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绝对是不能轻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
25.【答案】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解析】上述材料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深思: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但日本的节约意识很强;而我们中国人的节约意识相比而言,却差得多;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我们的未来,要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