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知识导图:
要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史料解读:
材料一:……在封建社会的末期,商品生产的发达,会推动乡村中有力的富农阶层,进一步从事于工商业的活动,促使乡村手工业的分工与其内部的社会分化,并有可能产生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和购买劳动力的雇主阶层。明末清初,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的多种经济形式,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经济水平。农业与手工业的直接结合,使得封建社会末期的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探究】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材料反映出的主要信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答案】
材料信息:明清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明显变化。
表现:农业的发展;手工业进步并出现新的经营方式(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繁荣,对外贸易有所发展等。
教材解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发展的表现:
●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江南地区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业生产出现区域分工。
●农民兼营产品初级加工和相关副业,商品化趋势增强。
2、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纺织业、印染业等行业生产工具革新、技术提高、规模扩大。
●出现新的经营手段——开设工场。
3、商业发展的表现
●对外贸易有所发展,大量白银流入,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促进了区域间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的形成(即商帮);
●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二)经济的局限:
1、表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2、原因:
●经济方面:重农抑商政策继续推行;
●政治方面:日益僵化的封建统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社会走向没落;
●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的束缚,思想文化专制(八股取士);
●对外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
明清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一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进步明显,特别是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开设工场,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雇佣劳动产生,随之形成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由于封建统治的日益僵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继续推行,再加上传统思想观念的封闭与保守,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萌芽更是昙花一现,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仍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通往近代的舞台上,我国古代历史的优势荡然无存,逐渐落后于世界。
检测例题:
例题1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答案:D
思路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可见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物,与货币制度改变没有关系,故B、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明朝的社会经济。
点评:本题为2019年全国文综一卷试题,难度较大,需要准确掌握明清社会经济的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信息进行解答。
例题2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都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当时手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形成区域性经济分工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分布不均匀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答案:A
思路分析:材料中太湖地区出现纺织家庭,苏州丝织业发达,松江地区发展棉纺织业,景德镇发展瓷器业,这些都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故A项正确;B项材料中未涉及,故错误;材料反映了区域特色,未涉及分布不均匀,故C项错误;商品经济与材料中“当时手工业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情况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准确识记明清手工业发展情况并结合材料信息。
例题3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非常活跃,在全国出现了更多的商人,他们在各地设立会馆,组织各种商帮。其中最多的是徽商,其次是晋商、江右商。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思路分析: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最早出现在明朝,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准确识记明清商业发展情况即可。
要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
史料解读:
材料: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精卫》
【探究】本诗的作者是谁?诗中作者自比精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精神?和作者同一时期齐名的思想家还有哪些?
【答案】
作者:顾炎武;
思想精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思想家:李贽、黄宗羲、王夫之等。
教材解析:
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传统的传承与批判):
1、背景:
●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
●政治:专制统治的强化;
●思想:文化专制政策、礼乐纲常制度与西学东渐之风;
●社会:市民阶层的发展壮大和世俗化倾向的加强。
2、表现:
(1)对传统的继承:
●陆王心学:“致良知”;所谓“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陆王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并逐渐成为正统。
(2)对传统的批判:
●李贽(明朝中后期):反正统的思想
●黄宗羲(明末清初):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明末清初):批判专制(孤秦陋宋)、主张革新
●顾炎武(明末清初):经世致用,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清时期,在专制主义空前强化的背景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西学东渐的影响,思想领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里既有对传统思想继承的陆王心学,也有对传统思想进行批判的活跃局面,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倾向结合,这些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阻碍,这些思想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检测例题:
例题1 王阳明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由此可知王阳明( )
A.注重道德实践 B.提倡心性修养
C.强调重义轻利 D.批判虚假说教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情况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准确识记明清商业发展情况即可。
答案:B
思路分析:王阳明提出“……自然知……自然知”等,不是强调注重道德实践,故A项错误;王阳明强调的是“……自然知”和“吾心之是非为是非”,提倡加强内心的修养,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义和利的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批判虚假说教”,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王阳明思想的内涵
例题2 李贽在湖北麻城芝佛院讲学时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他和大同巡抚梅园的女儿梅澹然有书信往来,《焚书》中的《观音问》等就是例证。材料反映了( )
A.明末理学的统治地位动摇
B.明末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男女平等
C.明末资产阶级的进步思潮
D.李赞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封建教条
答案:D
思路分析:李贽招收女弟子,以其实际行动批驳了“男女有别”的封建教条,故选D项;李贽的言行并没有动摇理学的统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收女子做弟子,有时还用通信的方式和一些女子研讨学问”不足以体现出男女平等,排除B项;资产阶级在明朝末年还未产生,排除C项。
考点: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李贽思想的特点
例题3 明朝后期,黄宗羲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这反映其政治主张是( )
A.维护旧礼教 B.提倡经世致用
C.反对君主专制 D.主张君主立宪
答案:C
思路分析:材料中黄宗羲的“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结合所学可知是反对当时的君主专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礼教的内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思想,故A、B两项错误;这一时期仅仅反对专制,并未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准确识记教材内容即可。
要点三 小说、戏曲和科技
史料解读:
材料一 :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
材料二: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吴承恩
【探究】材料一、二所描述的分别为我国明清时期的哪两部小说?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代表作品?
【答案】
材料分别为:《红楼梦》、《西游记》
其他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
教材解析: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体裁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长篇白话 章回体
元末明初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长篇白话
明朝中期 吴承恩 《西游记》 神话小说
清朝 吴敬梓 《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
清朝中期 曹雪芹 《红楼梦》 古典现实主义高峰
领域 时期 分类 代表人物 成就
戏曲 明朝 戏曲创作 汤显祖 《牡丹亭》
清朝 孔尚任 《桃花扇》
明朝 舞台演出 昆曲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清道光 京剧 融合徽汉两调,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领域 时期 作者 代表作 特点
科技 明朝后期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中医药学) 中国古代科技总结
徐光启 《农政全书》(农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工艺学)
徐宏祖(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地理、地质学)
明清时期 利玛窦等传教士 传播地球、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西方科学传入
明清时期已经处于传统社会的末世,中国社会实现了第三次大转型,思想文化与社会文化异彩纷呈。自明朝中叶起,农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领域均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因素。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升加剧了农民与市场的必然联系,私营手工业后来者居上,雇佣关系的出现使中国出现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区域分工合作的出现,使社会价值取向和文化倾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使提倡自由、反对专制成为一时的显著风气,小说戏曲显著成效又恰恰反映了明清社会的世俗化倾向,西学东渐之风对明清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检测例题:
考点: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准确识记教材内容即可。
例题1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 )
A.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D
思路分析:汉赋的创作得益于大一统的时代背景,而材料强调的是文学发展历程与趋势,故A项错误;多元化的创作风格是不同时期文学的表达形式,但不是文学发展的趋势,故B项错误;理性化的诉求与明清时期的小说不相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可知文学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需要准确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
例题2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泉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思路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昆曲自明朝到清朝,逐渐流行,尤其是“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昆曲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此D项正确。昆曲的流行与陆王心学无关,A项错误;B项中,京剧是清朝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昆曲的流行和普及,恰巧能够反映社会等级观念的淡化,故此C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戏曲
点评:本题为2018年全国二卷考题,难度较大,需要在准确掌握教材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信息。
例题3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创新和逻辑 B.注重对经验的总结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D.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B
思路分析:从材料“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家传秘方”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注重对经验的总结,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注重创新和逻辑,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人与自然和谐,排除C项;材料信息涉及农业,但并非都是农业领域的成就,排除D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科技特点
点评:本题较为基础,只要准确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