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彻、迁”等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毛泽东的资料——他生活时代的情况,他写的其他诗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在每个人民政府的办公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在很多的政府部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为人民服务。)
2.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指导: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讲。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和伦理思想最灿烂的展示,这篇著名的演讲从一九四四年以来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五名同学读全文,纠正字音,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注意读准字音:悼dào 炊chuī 受难nàn 送葬zàng 迁qiān
鸿(hóng):鸿雁。鸿毛,鸿雁的毛,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通过谜语记字形:一只鸟落在江边。(鸿)
鼎(dǐng):①三足两耳器物。②正当,正在。鼎盛。
铭(míng):勉励、鞭策自己的文字。座右铭。
死得其所:所,处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五湖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精兵简政:精简人员,缩小机构。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2.指名读全文,找出含义深刻的语句画下来。
3.质疑问难。
三、揭题引读,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解释“服务”: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
本文是以什么命题的?
2.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结合预习提示回答)
3.教师简介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8岁参加革命,经历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虽然他只活了29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4.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每个自然段向我们讲了什么问题?(学生可简要回答)
四、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1自然段。
从这个自然段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
(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
2.学习第2自然段。
(1)朗读课文,画出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从生活中找出为人民利益而死的英雄的例子来谈一谈。(例如江姐、董存瑞、雷锋等英雄人物。)
(5)小结:这一自然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者的人生观。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为下节课做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读课文,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二、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这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和逻辑严密的一组复句加以论述。指名分别读出这两部分。)
(3)出示投影。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①找出这一自然段中的关联词,并在书上加上着重号。[因为……所以……(因果);如果……就……(假设);只要……就……(条件)。]
②每句讲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四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第五句讲意见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
第六句讲只要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我们的队伍就会兴旺起来。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4)通过学习这一自然段谈谈我们党为什么日益壮大,从而成为执政党。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人民,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并分别把这三部分内容读出来。)
(3)默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
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3.学习第5自然段。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三、总结,拓展
1.朗读全文。
2.文章的中心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五个方面,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方面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3.联系实际谈体会。
(不仅要联系过去的,还要联系现在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徐虎、李素丽等英雄模范都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榜样,可以让学生具体说说他们的先进事迹。)
4.指导背诵第2、3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本文,并讲给你的家人听。
2.勾画本课中你喜欢的警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会背。
/
【板书设计】
为人民服务
↓
我党的宗旨(完全、彻底)
↑
死的意义——为人民不怕牺牲
面对批评——为人民不怕批评
面对困难——为人民搞好团结
比泰山还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它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教学时,我扮演毛主席发表演讲,演讲内容都是提纲,而无具体内容,学生听后,都笑了,有趣且不具体的演讲让学生印象深刻。学生懂得了议论文只提出论点,不进行论述是不具体的,从而加深了对议论文的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从题目入手,理清脉络,抓中心,悟道理,使比较难理解而又比较枯燥的议论文变得易学。
[不足之处] 课前,学生没有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习时理解课文有些难度。由于学生对于历史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欠缺,所以在联系时代背景创设情境教学时,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没调动起来。今后教学中,要增加历史知识的教学,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
课件24张PPT。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谈话导入
引入课题 在省个人民政府的办公
大楼里都镶着五个字,在每个公安厅里也镶着同样的五个字,在很多的政府部门里都镶着同样的五个字——你知道是哪五个字吗?为人民服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源于毛主席的一次演讲。
一九四四年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毛主席发表了作了著名的演讲,题目就是《为人民服务》。这篇著名的演讲,是毛泽东民本思想和伦理思想最灿烂的展示,这篇著名的演讲从一九四四年以来都深刻的影响着我们。检查预习
质疑问难生字生词认读革命 迁移 固定 方鼎
标准 埋葬 追悼 鸿毛
炊事员 死得其所 词语解释鸿毛:
死得其所: 鸿雁的毛。
比喻事物轻微或不足道。所,处所。
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生字生词认读基本释义
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
2.比喻王位、帝业:定~。
3.大:~力。鼎立鼎沸“目” 揭题引读
整体感知解释“服务”:
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本文是以什么命题?
中心命题 毛主席在什么时间、地点、场合发表的这篇演说? 张思德同志是中共中央警卫团的战士,16岁参加革命,经过长征,负过伤,一直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直到在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他虽然只活了28岁,但他短暂的一生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张思德同志生平事迹教师点拨
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一段。
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并勾画出重点词语。第二句与中心联系最密切。
讲的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就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重点词语有“完全”、“彻底”。“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而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目的决不休止。要坚持为人民服务,并且做到“完全”、“彻底”。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学习第二段。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
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小 结
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ENDEND感谢观看课件26张PPT。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一
复习导入听 写 词 语革命 彻底 迁移 泰山
逼迫 批准 鼎力 目标
牺牲 炊事员 死得其所 复 习 巩 固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复 习 巩 固 为人民服务即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工作。二
教师点拨
突破重难点讲授新课学习第三段。
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讲授新课 是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讲授新课学习第三段。
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讲授新课 是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讲授新课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讲授新课上面这段话共有几句?
每句说的是什么?
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讲授新课本段三个关联词
①因为……所以(因果)
②如果……就(假设)
③只要……就(条件)讲授新课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
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
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
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讲授新课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讲授新课学习第四段。
“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讲授新课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不怕困难 不怕牺牲 互相爱护讲授新课学习第四段。
默读这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讲授新课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讲授新课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讲授新课学习第五段。
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做过一些有益工作的讲授新课学习第五段。
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三
总结、扩展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文章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
全文围绕这个中心,依次讲了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正确对待困难、对待同志,为人民的利益团结互助;悼念为人民而死的人,以团结全体人民等五方面的问题,思路十分清楚。这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讲授新课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