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 春夜喜雨 课件+教案+素材(22张PPT,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2 春夜喜雨 课件+教案+素材(22张PPT,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4 15:58:54

文档简介

3 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
深入学习《春夜喜雨》,通过诗后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3.情感与价值
阅读《春夜喜雨》,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
深入学习《春夜喜雨》,通过诗后注释,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阅读《春夜喜雨》,通过抓诗眼的方法,感受诗人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创设情境(播放音乐《春夜喜雨》)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各指的是谁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一首诗《春夜喜雨》。
二、学习《春夜喜雨》
(一)解诗题。
(二)读古诗。
1.引导学生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并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通过师生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读诗。
(三)明诗意。
1.回顾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和课后赏析,小组合作解诗意。
2.提出不懂的词句,师相机点拨。
3.师生交流诗意。
(四)悟诗情。
补充材料: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当官被贬,后被作乱的叛军所虏,冒险逃回,之后做官又遭贬斥,这些经历,都使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创作了大量关于百姓疾苦的名篇。后来,他抛官弃职,几经辗转,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成都,在城西建了一座草堂定居。在这里,他亲自耕种,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也是在这个时候,写下了《春夜喜雨》这首诗。
1.根据材料,生自由发言,说说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师相机介绍“喜”为诗眼,并介绍何为诗眼。
三、细读诗文,体会情感
1.读课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喜)
2.诗人因何而喜?
(好雨、知时节、润万物)
并联系写作背景。
小组合作学习。
启发:你读着读着,从哪一个字或词特别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并说明原因。
逐联分析,根据学生情况补充。
一、二句:好、知
三、四句:潜、润、细
五、六句:俱黑
七、八句:湿、重
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通过字词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3.背诵全诗。
四、课堂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并赞美春雨的诗,“喜”字统摄全篇,表现作者因雨下得及时而喜悦的心情。赞美了春雨给大地带来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品诗方法:诗情画意
五、布置作业
抄写背诵古诗,用书中的语言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喜→喜爱春雨
学法:借助注释品诗意
巧抓诗眼悟诗情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以读带动课堂,分层次达到目标,遵循了教学规律。这样,学生积极性较高,学习氛围浓厚。在朗读上我采取了“三读”来体会诗歌的方法:
(1)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让学生读懂。
(2)让学生读出韵味。
(3)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
(4)悟读,感悟意境,体悟情感,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
2.注重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以读为主,根据情况采取了对读、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学生主动性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例如,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学生做得相当好。另外,对词语的品析,学生相互间交流得认真、详细。
[不足之处] 1.译读的环节突出不够,影响学生掌握诗意。
2.时间把握上有问题,导致结尾匆忙。
3.一堂课下来,总是得失兼有。教学就是不断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们的学习方法的过程,我相信,只要有勇气,有创新的决心和信心,就一定会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课件22张PPT。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创设情境第一部分创设情境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的诗歌发展史上,唐朝是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曾出现无数诗人。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杜”各是指谁呢?《春夜喜雨》歌曲学习古诗第二部分《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2《春夜喜雨》解诗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春夜喜雨》解诗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
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春。杜甫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转徙的生活后,终因陕西旱灾而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开始了在蜀中的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作此诗时,他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春夜喜雨》体会情感第三部分体会情感喜 读课题,这四个字中,哪一个字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体会情感好、知时节、润万物诗人因何而喜?视频资料整体欣赏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解读诗意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解读诗意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整体欣赏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解读诗意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整体欣赏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
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
“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
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
“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
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整体欣赏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
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
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
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
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
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
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世人评价感谢观看汇报·稻壳 部门·稻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