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马关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 物理
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小题6.0分,共30分)
1.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杆AO,长为R,可绕A自由转动.用绳在O点悬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另一根绳一端系在O点,另一端系在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形墙壁上的C点.当点C由图示位置逐渐向上沿圆弧CB移动过程中(保持OA与地面夹角θ不变),OC绳所受拉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减小后增大
D. 先增大后减小
2.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叠放着质量相等的A、B两块木板,在木板A上放着质量为m的物块C,木板和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A、B、C之间以及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现用水平恒力F向右拉木板A,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不管F多大,木板B一定保持静止
B.A、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μmg
C.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一定小于F
D.A、B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可能等于F
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的物体竖直向下轻轻地放置在木板上的右端,已知物体m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保持木板的速度不变,从物体m放到木板上到它相对木板静止的过程中,须对木板施一水平向右的作用力F,那么力F对木板做功的数值为( )
A.mv2/4
B.mv2/2
C.mv2
D. 2mv2
4.如图1所示,实线表示某电场的电场线(方向未标出),虚线是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设M点和N点的电势分别为φM、φN,粒子在M和N时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M、aN,速度大小分别为vM、vN,电势能分别为EpM、Ep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vM<vN,aM<aN
B.vM<vN,φM<φN
C.φM<φN,EpM<EpN
D.aM<aN,EpM<EpN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增大
B.θ增大,Ep不变
C.θ减小,Ep增大
D.θ减小,E不变
二、多选题(共3小题,每小题6.0分,共18分)
6.在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的内阻为r,现闭合电键S,将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灯泡L变亮
B. 电压表读数变小
C. 电流表读数变小
D. 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增大
7.地下矿井的矿石装在矿车中,用电机通过竖井运送到地面.某竖井中矿车提升的速度大小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所示,其中图线①②分别描述两次不同的提升过程,它们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两次提升的高度相同,提升的质量相等.不考虑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对于第①次和第②次提升过程,( )
A. 矿车上升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
B. 电机的最大牵引力之比为2∶1
C. 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之比为2∶1
D. 电机所做的功之比为4∶5
8.(多选)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F,在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
A. 当A、B的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B. 当A、B的加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最大
C. 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最长
D. 当A、B的速度相等时,A、B的加速度相等
分卷II
三、实验题(共2小题, 共15分)
9.如图甲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填“小车质量”或“砝码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外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__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②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10.某同学利用如图9(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 μA,内阻大约为2 500 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1、R2(其中一个阻值为20 Ω,另一个阻值为2 000 Ω);电阻箱Rz(最大阻值为99 999.9 Ω);电源E(电动势约为1.5 V);单刀开关S1和S2.C、D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图9
(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
(2)完成下列填空:
①R1的阻值为________ Ω(填“20”或“2 000”).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2的滑片D置于中间位置附近.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④将电阻箱Rz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z的阻值置于2 601.0 Ω时,在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1.(15分)如图1,在竖直平面内,一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和水平轨道PA在A点相切,BC为圆弧轨道的直径,O为圆心,OA和OB之间的夹角为α,sinα=.一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向右运动,经A点沿圆弧轨道通过C点,落至水平轨道;在整个过程中,除受到重力及轨道作用力外,小球还一直受到一水平恒力的作用.已知小球在C点所受合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且此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图1
(1)水平恒力的大小和小球到达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到达A点时动量的大小;
(3)小球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所用的时间.
12.(18分)如图1所示,在水平线ab的下方有一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方向竖直向下,ab的上方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场中有一内、外半径分别为R、R的半圆环形区域,外圆与ab的交点分别为M、N.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在电场中P点静止释放,由M进入磁场,从N射出.不计粒子重力.
图1
(1)求粒子从P到M所用的时间t.
(2)若粒子从与P同一水平线上的Q点水平射出,同样能由M进入磁场,从N射出.粒子从M到N的过程中,始终在环形区域中运动,且所用的时间最少,求粒子在Q时速度v0的大小.
13[物理——选修3-3](15分)
13.(1)根据分子动理论,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花香袭人,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海绵容易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滴进水中的红墨水迅速散开,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浑浊液静置后变澄清,说明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2)①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变化顺序为a→b→c→d,图中坐标轴上的符号p指气体压强,V指气体体积,ab线段延长线过坐标原点,cd线段与p轴垂直,da线段与轴垂直.气体在此状态变化过程中属于等温变化过程的是________,在b→c的变化过程中气体的内能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现在轿车已进入普通家庭,为保证驾乘人员人身安全,汽车增设了安全气囊,它会在汽车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利用叠氮化钠(NaN3)爆炸时产生气体(假设都是N2)充入气囊,以保护驾乘人员.若已知爆炸瞬间气囊容量为70 L,氮气的密度ρ=1.25×102kg/m3,氮气的平均摩尔质量M=0.028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1,试估算爆炸瞬间气囊中N2分子的总个数N.(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在t=0和t=0.20 s时的波形分别如图1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20 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图1
A.波速为0.40 m/s
B.波长为0.08 m
C.x=0.08 m的质点在t=0.70 s时位于波谷
D.x=0.08 m的质点在t=0.12 s时位于波谷
E.若此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波速变为0.80 m/s,则它在该介质中的波长为0.32 m (2)(10分)如图2,某同学在一张水平放置的白纸上画了一个小标记“·”(图中O点),然后用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ABC的三棱镜压在这个标记上,小标记位于AC边上.D位于AB边上,过D点作AC边的垂线交AC于F.该同学在D点正上方向下顺着直线DF的方向观察,恰好可以看到小标记的像;过O点作AB边的垂线交直线DF于E;DE=2 cm,EF=1 cm.求三棱镜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线在三棱镜中的反射)
图2
答案
1.C 2.A 3.C 4.D 5.D 6.CD 7.AC 8.AC
9.(1)小车质量 (2)正比 C
【解析】(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
(2)由图象OA段可知,a与F成正比,即:在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a与小车受到的合力F成正比;
以小车与钩码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所受的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m钩码g,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钩码g=(m小车+m钩码)a,小车的加速度a=g,
小车受到的拉力F=m小车a=g,当m钩码<<m小车时,
可以认为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如果钩码的质量太大,
则小车受到的合力小于钩码的重力,实验误差较大,a-F图象偏离直线,故C正确.
10. (1)见解析图
(2)①20 ②左 ③相等 ④2 550
(3)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解析】 (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
(2)①滑动变阻器R1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方便调节要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
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1的滑片C滑到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
③将电阻箱Rz的阻值置于2 500.0 Ω,接通S1;将R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2的滑片D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2接通前后在BD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
④设滑片D两侧电阻分别为R21和R22,由B与D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同理,当Rz和微安表对调时,仍有=;联立两式解得,RμA== Ω=2 550 Ω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调节R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
11.(1)mg (2) (3)
【解析】(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0,小球到达C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由力的合成法则有
=tanα①
F2=(mg)2+F02②
设小球到达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③
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F0=mg④
v=⑤
(2)设小球到达A点的速度大小为v1,作CD⊥PA,交PA于D点,由几何关系得
DA=Rsinα⑥
CD=R(1+cosα) ⑦
由动能定理有
-mg·CD-F0·DA=mv2-mv12⑧
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点的动量大小为p=mv1=⑨
(3)小球离开C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从C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有
v⊥t+gt2=CD⑩
v⊥=vsinα?
由⑤⑦⑩?式和题给数据得
t=?
12.(1) (2)
【解析】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所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有
qvB=①
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所受电场力为F,有
F=qE②
设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ma③
粒子在电场中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v=at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t=⑤
(2)粒子进入匀强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与速度、半径无关,运动时间只由粒子所通过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故当轨迹与内圆相切时,所用的时间最短.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轨迹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可得
(r′-R)2+(R)2=r′2⑥
设粒子进入磁场时速度方向与ab的夹角为θ,即圆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由几何关系知
tanθ=⑦
粒子从Q射出后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在电场方向上的分运动和从P释放后的运动情况相同,所以粒子进入磁场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同样为v.在垂直于电场方向上的分速度始终等于v0,由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可得
tanθ=⑧
联立①⑥⑦⑧式得
v0=⑨
13.(1)A (2)①a→b 增大 ②2×1026
【解析】(1)花香袭人是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选项A正确;海绵容易压缩是因为海绵有许多小孔,选项B错;滴进水中的红墨水迅速散开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选项C错;浑浊液静置后变澄清是因为颗粒受重力作用下沉,选项D错.
(2)①根据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方程=C得p=T,可知当温度不变时p-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a→b是等温变化.由p=T可知图线的斜率表示温度的高低,所以b→c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升高,又因为理想气体的内能只跟温度有关,所以内能增大.
②设N2气体物质的量为n,则n=
气体分子数N=NA
代入数据得N≈2×1026.
14.(1)ACE (2)
【解析】(1)因周期T>0.20 s,故波在Δt=0.20 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波长λ,由y-x图象可知传播距离Δx=0.08 m,故波速v==0.40 m/s,A对;由y-x图象可知波长λ=0.16 m,B错;由v=得,波的周期T==0.4 s,根据振动与波动的关系知t=0时,x=0.08 m的质点沿+y方向振动,t=0.7 s=1T,故此时该质点位于波谷;因为T<0.12 s<,此时质点在x轴上方沿-y方向振动,C对,D错;根据λ=vT得波速变为0.80 m/s时波长λ=0.32 m,E对.
(2)过D点作AB边的法线NN′,连接OD,则∠ODN=α为O点发出的光线在D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根据折射定律有nsinα=sinβ
式中n为三棱镜的折射率.
由几何关系可知
β=60° ②
∠EOF=30° ③
在△OEF中有
EF=OEsin ∠EOF④
由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
OE=2 cm ⑤
根据题给条件可知,△OED为等腰三角形,有
α=30° ⑥
由①②⑥式得
n=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