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1.2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自主预习+课后集训+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31 13:48:2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时同步训练
第九单元 溶 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及乳化现象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 氢氧化钠溶解使溶液温度 ,硝酸铵溶解使溶液温度 。
2. 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出现 现象。
要点2 乳化现象
1. 乳浊液: 分散到 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 乳化现象则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 ,而不聚集成油珠,这些小液滴能随着水 。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2.如图所示,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试管中盛有适量的冷水,容器的气密性良好。现往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红墨水不会移动的是(  )
A.NaOH固体 B.蔗糖 C.浓H2SO4 D.生石灰
3. 如图所示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明显上升。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
A.硝酸铵 B.食盐 C.蔗糖 D.生石灰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
B.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C.溶解过程中吸热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D.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
5.水中溶解碳酸钠粉末,溶液温度升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溶解过程只放热不吸热
B.溶解过程只吸热不放热
C.溶解过程不吸热不放热
D.溶解过程既吸收热量也放出热量,只是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
6.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钢丝球刷除炒菜锅上的污垢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D.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7.下列实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把碘与水混合 B.把高锰酸钾与水混合
C.水和植物油混合用力振荡 D.乙醇溶于水
8.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B.水和生石灰
C.水和氢氧化钠 D.水和硝酸铵
9.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B.用洗发水洗去头上的油脂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用稀盐酸洗去石灰水瓶内壁的白膜
10.将相同质量的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11.如图所示,将液体X加入到集气瓶中与固体Y作用,观察到气球逐渐变大,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





X
稀盐酸


双氧水

Y
铁粉
氢氧化钠
氯化钠
二氧化锰
硝酸铵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⑤
12.在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缓慢加入浓硫酸,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溶解后,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时感觉到试管发烫,主要原因是 。
13.将一块有油污的抹布分剪成相等的四块后,分别浸泡于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其中C、D分别再滴加同一牌子的洗涤剂各5滴,如图所示。
(1)10min后捞出抹布,用清水漂洗干净,并进行比较, 杯中的抹布最干净。原因是 。
(2)由上述实验得到的启示谈谈你在家清洗餐具时应如何做? 。
14.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g 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
(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 。
(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的是 溶液,这是因为 。
(3)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 。
(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 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15.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小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白的方案为:先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塞紧橡皮塞,把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水面以下,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内,小白认为通过观察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或在导管内是否形成一小段水柱,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请你对小白设计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案进行评价。你的观点是什么?如不完善,如何改进?
参考答案
自主预习 要点感知
要点1 1. 升高 降低 2. 吸热 放热
要点2 1. 小液滴 液体 2. 细小的液滴 流动
课后集训 巩固提升
1. B 2. B 3. D 4. C 5. D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C
12. 浓硫酸溶解于水时放出热量
13. (1)D 温度高,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强,洗涤效果最佳 (2)向热水中加洗涤剂洗涤
14. (1)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 (2)NaOH 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3)NH4NO3溶解吸热,降低了溶液及其周围的温度,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珠 (4)NaCl
15. 解:小白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题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水放入广口瓶中时,会把广口瓶内的空气挤压出去,即使广口瓶内物质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导管口也会有气泡冒出。
改进后的装置图如下(装置1、装置2、装置3可任选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