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强化训练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梳理+基础达标+强化训练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6 08:27:42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教材感知
要点1 1. 战时共产主义 2. 列宁 3. (1)粮食税 (2)自由贸易 (4)工资制 4. 工农联盟
要点2 1. 苏联 2. (1)斯大林 (2)五年计划 工业国 (3)高度集中 市场和商品经济
要点3 1. 粮食收购危机 行政手段 2. 消灭富农 拖拉机站
要点4 1.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模式 2. 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 3. 反法西斯战争 经济规律
命题解析 基础达标
1. B 2. B 3. A 4. B 5. D 6. C 7. A 8. C 9. A
强化训练 巩固提升
10. B 11. A
12. 答:(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3)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13. 答:(1)实施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3)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梳理 教材感知
要点1 新经济政策
1.背景: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 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时间、领导人:1921年春开始、 。
3.主要内容
(1)以征收 代替余粮征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 。
(3)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4)实行按劳取酬的 。
4.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要点2 苏联的工业化
1.苏联成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
2.苏联的工业化
(1)开始:1925年, 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2)成果: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 。
(3)影响: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一方面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的发展模式逐步被固定下来,致使后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要点3 农业集体化
1.原因: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 。斯大林决心用 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过程: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 运动。同时,政府也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 ,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要点4 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新宪法也标志着 的形成。
2.表现: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 。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 。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3.影响: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
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 ,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命题解析 基础达标
命题点1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1. 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1922年苏俄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取消一切自由贸易 B.工人可以到市场购买粮食
C.农民的粮食全部交给国家 D.资本家经营的鞋帽厂被没收
2.列利丘克在《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中写道“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该情形出现的前提是(  )
A.实现了工业化 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D.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命题点2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3. “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材料评述的是(  )
A.新经济政策  B.苏联模式
C.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D.彼得一世改革
命题点3 苏联的工业化
4. 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  )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
1913年
1928年
1937年
世界第5位
世界第5位
世界第2位
A. 农奴制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5.英国工业化起步于棉纺织行业,苏联工业化重点建设的是飞机、汽车、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与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相比,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  )
A.制定了新宪法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优先发展轻工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命题点4 农业集体化
6. 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命题点5 苏联模式
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1928年开始,苏联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方面,几乎把所有农民的土地都集中到集体农庄或国营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收购的农产品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业方面,工厂主要归政府所有,由政府经营。这段话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牺牲农业发展工业
C.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D.优先发展重工业
8.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段话中所指的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十月革命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D.赫鲁晓夫上台
9.下图材料描述的是(  )
“它顺利完成了工业化任务,并对战胜希特勒德国起到保证作用。”
——《大国悲剧》
A.苏联模式      B.罗斯福新政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戈尔巴乔夫改革
强化训练 巩固提升
10. 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11.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对这一模式表述正确的是(  )
A.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尊重经济规律并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C.为夺取十月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洛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镑。”
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拄着拐杖走动了!”
(1)材料一中农民困难的生活是由什么经济政策造成的?
(2)新经济政策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什么?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内战争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材料二 斯大林说,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的做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只要发展了重工业就实现了工业化。
——徐天新《世界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那些有足够兴趣访问苏联的西方人通常都没有留下好的印象,他们对苏联人的衣衫褴褛、食物单调、住房糟糕和消费匮乏感到震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苏联模式的多方面的影响变成了几乎完全负面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面对材料一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苏联的工业化存在哪些缺点?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