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课件(1)(浙科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3.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课件(1)(浙科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24 22: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疼 痛:发 热:肿 胀:发 红:脓 液:皮肤破损后的炎症反应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毛细血管扩张增强白细胞的免疫功能组织液增多黄色粘稠液体§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 的非特异性防卫免 疫近年高考的相关内容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这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能发生作用吗?
那生命体又该如何应对呢?

生命体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也随时可能受到细菌、病毒的入侵,体内自身也可能产生衰老、破损、死亡、异常的细胞。
1、概念: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防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反应)一、免疫的概念免疫特殊在哪里?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属哪种免疫?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属哪种免疫?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属哪种免疫?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属哪种免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哪种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属哪种免疫?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组成)(溶菌酶和白
细胞组成)二、非特异性防卫(非特异性免疫)2、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殊在能守也能攻例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
B.皮肤的阻挡作用
C.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D.巨噬细胞吞噬病毒B例2、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唾液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B.呼吸道纤毛摆动对病菌的排除作用
C.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环作用
D.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C例3、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
B.体液中杀菌物质杀灭病原体
C.泌尿、生殖等管道黏膜的屏障
D.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A例4、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白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反应是
A.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先天具有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B 通过免疫能够识别 “自己”、
排除 “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免疫除了能守能攻还特殊在哪儿?1、体内如何识别入侵者了?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类什么物质?有什么特性? 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所有的体细胞上都存在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MHC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3、抗原决定簇:抗原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某些
特定的化学结构三、如何识别入侵者1、抗原的概念: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2、举例:病原体
寄生虫
花粉
异型红细胞
异体组织
异种动物的血清等异物四、抗原例6、人体排除“非己”成分的方式有:
A.阻挡 B.杀灭 C.吞吃 D.凝集 E.溶解全例7、下列有关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大分子物质都能成为抗原
C.进入体内的生物细胞才能成为抗原
D.能引发产生大量淋巴细胞的“非己”物质D例8、下列不带有抗原信息的结构是
A.牛痘病毒 B.细菌
C.癌细胞 D.自身正常细胞D例9、皮肤受损时,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
物质,该物质的综合作用效果是
A.使人产生痛觉 B.使皮肤变红
C.使局部体温升高 D.阻挡病原体进入D例10、皮肤受损导致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
从毛细血管钻出来并进入受损部位的组织
间隙、发挥吞噬病原微生物作用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A例11、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消化后,其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的肽可与某种细胞的MHC结合,形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动到该细胞表面并呈递出来,该细胞是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记忆细胞A抗原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第三道防线?例5、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
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