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5 14:2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0张PPT。 本文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女儿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之际写的,以此表达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眼中的父亲是怎样一种形象,感受李大钊同志的可贵品质。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统编版?六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会写“阀、避”等字,会写“埋头”“整理”等词语。
2.查阅资料,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3.理清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体会照应和对比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品读描写李大钊语言、动作、外貌的语句,从中感受李大钊的可贵品质。作者简介背景介绍整体感知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说说课文围绕十六年前的回忆讲了一件什么事? 字词学习军阀 避暑 抽屉 僻静 瞅见
魔鬼 苦刑 哼 砖头 执行 绞刑 fátìpìchǒumóxínghngzhízhuānbìjiǎo埋头 整理 书籍 文件 含糊 军阀 避免 组织 警察 局势 严重 新闻 纷乱 喊叫 闪亮 抽屉 僻静 剧烈粗暴 便衣 魔鬼 包围 肥胖
苦刑 自杀 严峻 态度 残暴
匪徒 拘留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昏倒 过度 糊_______ 糊涂_______ 糊弄hùhú 他一时糊(hú)涂,被骗子糊(hù)弄了。冲_______ 冲着chòng_______ 怒气冲冲chōng 他怒气冲(chōng)冲地跑回来,冲(chòng)着同学发了火。避(避暑)僻(偏僻)屉(抽屉)
届(届时)绞(绞刑)饺(水饺)这个避暑山庄修建的位置比较偏僻。【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造句:我追问了哥哥好几次,他总是含糊地回答我。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
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词语解释【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短时间的。
造句:门前的马路在整修,暂时禁止车辆通行。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一拥而入】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慈祥—— 含糊—— 暂时——
幼稚—— 坚决—— 沉着—— 凶狠肯定长期成熟犹豫慌乱 几年不见,当初那个幼稚的小孩已经长成一个成熟的青年。
遇到意外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慌乱。可惜—— 耐心—— 避免—— 会意—— 惋惜耐烦防止见你迟迟不来,他已经等得不(耐心 耐烦)了。√会心机会难得,错过了实在(可惜 惋惜)。√ABCC 式: 怒气冲冲 兴致勃勃 人心惶惶
得意扬扬 风尘仆仆 喜气洋洋 神采奕奕
含情脉脉 大名鼎鼎 文质彬彬1. 查资料,了解历史背景。课文解读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入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伐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4月6日,张作霖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4月28日,他英勇就义,时年38岁。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3.本文采用了第几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何好处?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16年前父亲被害的事情,作者通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叙述使内容真实可信,有很强的史料价值。4.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以下事情:
父亲被捕前焚烧革命资料
父亲不顾朋友和母亲的劝说坚持留在北京反动派到家里来搜捕父亲
父亲接受庭审
全家得知父亲被害后无比悲痛5.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表现出李大钊在严峻的形势下,一心考虑工作需要,不顾自身安危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语言描写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不慌不忙”写出了李大钊在危险面前从容不迫。说明他对敌人的到来早有准备,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动作描写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敌人对李大钊施以重刑,“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也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外貌、神态描写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只是“瞅了瞅” “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李大钊用自己的沉着冷静来安抚亲人的恐惧,联系下文父亲为“我们”开脱可以看出他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他要用自己的“安定”“沉着”影响家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神态描写6.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 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不顾局势严峻,坚决留在北京,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面对敌人坚贞不屈,镇定从容地与敌人做斗争,具有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他是一位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革命先驱。 7.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敌人的凶狠残暴?这些描写对表现父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纷乱的喊叫”“沉重的皮鞋声”“粗暴的吼声” “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满脸肉”“冷笑”等处可以看出敌人的凶狠残暴。敌人的表现与父亲的“不慌不忙” “惯有严峻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无所畏惧,沉着冷静的高大形象,也反映出他对敌人的极度蔑视。
8.你还知道哪些革命先烈的革命事迹?从中你有什么
感想?董存瑞: 1948 年 5 月 25 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危急时刻,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一拉导火索,高声喊道: “为了新中国,冲啊!”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英勇牺牲,此时,未满 19 岁。我非常敬佩董存瑞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他那么年轻,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告慰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英魂。9.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 4月 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联系:文章开头写了“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并写到要牢记父亲的被难日,“ 4月28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1927年 4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好处: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结构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年纪念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主题归纳方法总结写作方法 ——— 照应 照应是一种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本文中就巧妙运用了多种照应方法,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前后联系紧密。 一、再现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前文内容的再现或重复。
如本文开头说: “1927年 4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说:“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昨天是 4月 28日。”这样照应,不仅点明了李大钊烈士牺牲的具体日期,而且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二、回答式照应。即后面所说的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或回答。
如前面说“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面写道:“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这样点明了李大钊烧毁书籍和文件的原因,也说明李大钊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无限忠于党的可贵品质。随堂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军阀(fá fā) 苦刑(xìng xíng)
避暑(bì pì) 执行(zhí zhì)
魔鬼(mó mò) 砖头(zhuān zhuán)???√√√√√√???二、查词典,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轻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拥而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怒气冲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单容易;随随便便。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形容非常愤怒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 1943年纪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一篇 __________,回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迹,赞美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 _______与 _______之情。三、按课文内容填空。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回忆录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与敌人做斗争敬仰怀念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教材习题 第一问参见“课文解读”第4题。
示例: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同志在法庭上的表现。经历了暴虐的苦刑,面对亲人的哭喊,他还能那样的安定和沉着,他那宽厚慈爱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对革命事业赤诚无私的忠心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信心。这种革命家的伟大胸怀,让人敬佩不已。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外貌,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加以体会。◇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答案参见“课文解读”的第5题。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何好处。 文章开头写了“ 1927 年 4 月 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并写到要牢记父亲的被难日,“ 4月28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答案参见“课文解读”的第 8题。拓展空间★李大钊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
◆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 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
◆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
◆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类最高的欲求,是在时时创造新生活。
◆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下认真体会照应的写作方法,并尝试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