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与隐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一个一级主题。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生物的遗传实质就是生物基因的传递。教材从经典的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首先,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分析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说明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关系;其次,在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础上,分析掌握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
因此,《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节内容重在解决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讲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等知识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下面学习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此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化,能够从具体形象观察到抽象理解。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概率的知识,能够理解孟德尔的统计分析和概率的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掌握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相关内容,已具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但要注意关于在遗传过程中规律,还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孟德尔的推测,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和小组合作探究,逐步构建遗传图解,理解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并尝试通过基因显隐性的原理来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
2.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五、教学准备:
人教版教材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授课思路,教材提供的例子也很具体。但本人在授多媒体课件 微视频 小白板 黑白棋(带磁性)
六、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课前
准备
播放改编歌曲视频《豌豆花》
等待上课,观看视频,聆听歌曲
进入上课状态,初步了解孟德尔的故事。
复习
/展示ppt,提出问题:你通过图片,能说出上堂课哪些内容。
学生分步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控制性状。
2.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3.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中的一个,基因也是成对中的一个。生殖细胞是亲子代间传递桥梁。
4.受精卵获得了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和基因。
学生通 过观察图片,回顾旧知,为本节课铺垫好学习基础。
引入新课
/
展示PPT,设置问题:若父亲卷舌,基因组成为AA,母亲非卷舌基因组成为aa,填出细胞中相应的基因和括号中相应的名词,请你推测:子代能否为卷舌。
学生回答,填写完整。其他同学做判断。
将基因进一步抽取出来,强调基因的作用。
过渡
这个现象,不仅我们对其好奇,150多年前人们也充满兴趣,其中一个伟大的科学家,通过自己八年的辛勤实验,大胆的推论,解答这个现象的原因,他就是孟德尔。
一、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播放孟德尔动画视频。,从孟德尔的小简介,引出豌豆杂交实验
学生观看动画视频,了解孟德尔的基本情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介绍孟德尔和豌豆的优点
孟德尔做了多种植物杂 交实验,为什么豌豆杂交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呢。播放微视频 如何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呢?播放微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理解豌豆成功的原因
1.具有多对相对性状,易于区分。
2.自花且闭花传粉,天然纯种。
通过视频掌握豌豆杂交过程。
通过微视频的制作,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豌豆的特点以及杂交的方法
2.豌豆杂交实验的现象
教师总结豌豆的杂交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提出问题,揭示孟德尔的问题。 1.子一代都是高茎而没有矮茎呢? 2.为什么子二代中矮茎又出现了? 3.子二代中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学生观看杂交实验的现象,提出相应问题。
/
再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之路,体会孟德尔的思维方法。
3、孟德尔的解释
阅读课文34页和35页,总结孟德尔的推测,并完成填空: 1.相对性状有和之分。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 与之分。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存在 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的。
4.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 殖细胞结合的机会。子一代中,虽然 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1.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与隐性之分。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4.携带不同基因的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子一代中,虽然隐性 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 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通过总结孟德尔的解释,与之前所学内容加以比较,理解孟德尔学说。
构建遗传图解
为进一步理解孟德尔的解说,我们通过构建遗传图解来理解。用黑色棋子模拟显性基因D,白色棋子模拟隐性基因d。
展示纯种高茎×纯种矮茎的遗传图解。
问题:1.你是怎么判断性状的显隐性的。
2.Dd的性状是高茎,说明d控制的性状没有表现,d消失了吗?
小组通过棋子和小白板结合孟 德尔的解释来构建遗传图解,并上前解释。
1、判断显隐性:纯种高茎×纯种矮茎→高茎 高茎是显性性状 矮茎是隐性性状
黑色棋子控制的是高茎
白色控制的是矮茎。
2、生殖细胞的基因是 D或d 3、子一代的受精卵是Dd,性状是高茎。
4、d遇到D所控制性状不体现。
/
形象的理解控 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的遗 传特点。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理解孟德尔的解释的第一、二、三条
接下来,同学们继续构建子一代自交的遗传图解。 1.杂种高茎(Dd)形成的生殖细胞有几种?
2.子二代高茎和矮茎比为3:1,原因是什么?
3.基因组成有几种,比例为?
小组继续合作探究,解释实验现象:
1.杂种高茎(Dd)形成的生殖细胞有两种D或d。
2.高茎与矮茎比为3:1说明雌雄生殖细胞结合的几率是均等的。
3.基因组成为DD:Dd:dd=1:2:1
/
进一步理解孟德尔解释的第四条
预测:杂种高茎与矮茎杂交后代的基因组成与性状是什么?比例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
符合孟德尔的研究过程,测交实验,但不给学生做过度解释。
小结
孟德尔通过八年的实验,并引进数学统计的方法,大胆的推测出基因的遗传规律,开创遗传学
过渡
回到开始提出的问题,这个小孩是卷舌还是非卷舌 卷舌,非卷舌不影响人们的生活,如果基因控制的疾病的性状,就会有影响了。
学生回答:卷舌
学生倾听
检验学习成果,引出下文
白化病
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白化病,并提出问题:
1.肤色正常与白化病是一对性状。肤色正常是性状,白化病是性状。
2.如果用A或a表示,照片中父母的基因组成是___,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___,肤色正常的哥哥的基因组成是____。肤色正常的妹妹不含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
如果该父母再生一个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是_____。
学生思考后回答:
1.肤色正常与白化病是一对性 状。肤色正常是相对性状,白化病是隐性性状。
2.如果用A或a表示,照片中父母的基因组成是 Aa×Aa,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 aa ,肤色正常的哥哥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肤色正常的妹妹不含致病基因的几率是1/3。
如果该父母再生一个的孩子,患白化病的几率是25%。
通过白化病的分析对基因的 遗传规律与遗传图解的构建 进行检验,加强理解,同时引出下一环节。
基因控制的疾病
出示关于致病基因的表格,引导学生回答:正常人的基因组成和患者的基因组成,并展示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图片,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图片。 指出:有病的患者可以分辨出,但Aa表现正常的,但是携带者,两个含有相同隐性致病基因人下一代是aa的概率较高,而血缘关系近的人就很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所以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
学生思考并回答:
正常
患病
举例
显性致病基因
隐性致病基因
二、禁止近亲结婚
什么是近亲。
出示血缘关系图谱
近亲结婚的危害 出示有关遗传病概率表格。
学生看书回答: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 学生观看,进一步理解
学生回答:如果近亲结婚,后代的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增加,出现遗传病的机会大大增加
小结
禁止近亲结婚,有益于家庭幸福、民族兴旺!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
构建知识体系
课堂反馈
展示名师训练试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卡答题,通过即时反馈的答题结果选学生进行作答分析或者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兴趣作业
人类的血型由基因决定,它的遗传也符合孟德尔定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血型如何遗传
学生课后结合查找资料,完成作业,下堂课前汇报。
延伸课堂,兴趣学习
构建疑问,引出下节
出示图片,二胎政策放开,一胎是女儿,二胎一定是男孩吗?生男生女跟谁有关呢?我们下节一起来学习《人的性别遗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预习下节
保持生物学习的连续性和兴趣性。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孟德尔
豌豆杂交实验
3、 显性性状(基因组成DD/Dd) 显性基因(D)
相对性状 成对基因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dd) (等位基因) 隐性基因 (d )
二、禁止近亲结婚
人类常见遗传病
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教学反思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像通常情况下,把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现象及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调动,不用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体验去探究理解,只要把老师讲的记住,就算完成任务,而本节设计是打破常规,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分小组讨论问题,通过大家的智慧寻找心中的答案。学生在老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豌豆杂交试验直观现象中挖掘、探究遗传的内在规律,得出相对性状有显隐之别,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有显隐之分。同时赢造了一个师生交流、思维碰撞,共同创新的平台,使课堂成为学生体验和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
在探寻调动课堂学习主动性方面,意识到学习的动力在于学以致用。需要在备课时结合本节课内容和特点,挖掘学生见过的遗传现象,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白化病等遗传问题,内心会产生满足感和自信心,然后引出近亲结婚的危害及其原因,使学生能够理解确立这项法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