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预防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根据传染病的侵入部位和传播途径,提出四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技能性目标?:
(1)尝试体育锻炼和讲究卫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2)尝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性目标:?
(1)使学生都能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拒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自觉性。
(2)通过对传染病问题的讨论,关注传染病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
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难点】
举例说明不同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
一、放映《甲型H1N1》短片
二、提问:
1.甲型H1N1是传染病吗?
2.什么叫传染病?
3.传染病有什么特点?
三、引言:
传染病是怎样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板书课题)
学生观看
学生答:是传染病
回忆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回忆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便于引出传染病流行需具备的环节,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引导学习
合作探究
一、传染病流行需具备的三个基本环节:
1.根据观看的《甲型H1N1》短片,结合传染病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哪几个环节?这几个环节分别是什么?
2.提问:甲型H1N1的病原体是什么?传染源是什么?(出示图片提示病原体的概念。)
3.展示传播途径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4.出示易感人群的课件,问甲型H1N1易感人群是什么?
二、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在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依次去掉某一环节后,传染病还会不会流行?
2.针对传染病流行需具备的三个环节,我们要预防传染病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展示课件,讲解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板书)
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
传染病的流行需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答出: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观看细菌、病毒、寄生虫图片,识记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学生讨论后回答:病原体是H1N1病毒,传染源是患病的猪、禽、人。
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甲型H1N1易感人群是免疫力低的人,多数人都易感染。
学生观察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不会流行。
小组讨论后回答: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传染病的概念,由学生分析所需基本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分析的能力。体现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锻炼学生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病原体概念的解释,帮助理解传染源的概念。利用图片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病原体,便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助于理解记忆。
通过概念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形象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记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
动画形象而生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帮助学生记忆。
讲练结合
学以致用
1.展示预防传染病的部分措施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中哪些预防措施是针对传染源的,哪些是针对传播途径的,哪些是针对易感人群的?
2.出示表格,根据传染病的侵入部位和传播途径,提出预防四类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小组讨论后回答(至少找3人):
深埋患病的动物和消毒、灭蝇属于针对传染源采取的措施;吐痰如盂、生吃瓜果要洗净是针对传播途径采取的措施;
积极锻炼身体和预防接种是针对易感人群采取的措施。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填空回答。
学生自主分析,开动脑筋,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以致用,掌握传染病预防措施。
总结归纳,构建学生认知结构,使学生拒绝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自觉性,尝试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提高健康水平。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提出建议和希望。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倾听建议和希望。
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记忆后再处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