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 乘法分配律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5 12:1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成都市西一路小学校数学备课表
课题
乘法分配律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设 计
二 次 备 课
教学
内容
教材 56--57页

教学
目标
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能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
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合律,能正确、灵活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计算从而发现并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买衣服主题图。
请同学们自己阅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了这些数学信息你最想解决什么问题?(PPT:一共要花多少钱?)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分析呢?生说分析思路(PPT演示)你自己能解答吗?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计算,比比谁的方法多。
2、两名学生上台板书:
生1:(46+54)×20 生2: 46×20+ 54×20提问: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的做法吧。生生互动提问。
探索新知
1、探索与思考
观察这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算法不一样,但是结果一样)
既然这样,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呢?(等号)生读算式,教师板书:
(46+54)×20 = 46×20+ 54×20
仔细观察等式左右两边,思考:什么没变?什么却变了?(数没变,结果没变,运算顺序变了)运算顺序在怎么变?心里想着刚才的发现,咱们再读一读这个等式。(教师手势引导,彩笔标注()和×20)通过刚才对这组算式的观察,你想到了什么?
用任意三个数还像这样写出两种算式,它们相等吗?(相等)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板书),还需要验证。怎样验证呢?(举例)
PPT出示验证方法:
独立思考,并记录下自己验证的算式,
小组内轻声交流验证的思路。
巡视参与小组讨论,两名学生汇报个人的经验过程同时板书。怎么能说明你的式子是成立的?有没有不算,能用道理说清楚的?
4、归纳概括
(1)语言描述
观察咱们写的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小组讨论:(PPT出示讨论要求)
等式的左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式的右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括号里的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谁能把我们发现的这个变化规律连起来说一说,等式从左边往右边看发生了什么变化?(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结果不变。)
抽象概括
像这样的式子还能写吗?写得完吗?你能不能开动脑筋,只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请在练习本上写下来。投影展示学生的不同表示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咱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就是数学上一个重要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一般我们用a,b,c代表三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 = a×c + b×c(板书)怎样理解“分配”这个词语呢?或者说从左往右看(板书 )a,b,c这三个数在这个运算定律里是怎么分配的?这个定律既然是等式,那就是互逆的,右边这种形式经过了怎样的变化成了左边这种形式呢?(利用板书引导)提取等式右边相同的数C。再次齐读:“乘法分配律” (a+b)×c = a×c + b×c,表示两个数乘一个数等于把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结果不变。
尝试应用
请你结合4×9+6×9这个算式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课堂小结: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是怎么探索出乘法分配律的:我们通过瓷砖有多少块的计算这个特例,引发了猜想,是不是所有的这种等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但这仅仅是我们的猜想,我们通过举例进行验证,最后通过对这个式子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他们内在的这种规律,这就是我们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在数学上,我们从某个特例出发进行猜想,然后通过验证发现数学的内在联系。(结合板书)
四、巩固练习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教材第57页练一练第2题。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3+5)×10= 3×10+ 5×10
(4+6)×8 = 4×8 + 4×6
……
(a+b)×c = a×c + 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