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综合测试题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如图1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完全相同的弹簧秤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1kg的物块,在水平地面上,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10N,当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这时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是 ( )
A.2m/s2 B.4m/s2 C.6m/s2 D.8m/s2
2.如图2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定,则 ( )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加速,从O到B减速
C.物体在A、O间某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D.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零
3.在水平支持面上放一个木支架A,在A的竖直杆的下方套有一块环形铁片B,上方固定一个电磁铁C,如图3所示。电磁铁C与支架A的总质量为M,铁片B的质量为m。当电磁铁通电时,铁片B被吸起并向上运动,此时支架A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F的大小( )
A. F=Mg B.F=(M+m)g C.F>(M+m)g D.Mg4.质量为 0.5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下滑到斜面的底端后进入粗糙水平面滑行,直到静止,它的v-t图象如图4所示。(g取10m/s2)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面的倾角为60°
B.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2.5N
C.物体与水平面的动磨擦因数为0.25
D.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的合外力是2.5N
5.如图5所示,质量为m的球放在AB和BC之间,两板的公共端B是固定在一起的,且AB保持水平,∠ABC>900。当系统共同水平向右运动时,不计摩擦,则( )
A.球对AB板的压力可能大于mg
B.球对AB板的压力可能小于或等于mg
C.对BC板的压力可能为零
D.球对BC板的压力可能大于mg
6.如图6所示,轻杆AB可绕水平轴O转动,它的左端用轻弹簧系在小车底部,右端用细绳悬挂着小球,小车静止时轻杆保持水平。若小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则( )。
A. 轻杆仍保持水平 B.轻杆不能保持水平
C.弹簧的拉力变大 D.细绳的拉力变大
7.如图7所示,用力F拉着三个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起运动,现在中间物体上加上一个小物体,在原拉力F不变的条件下四个物体仍一起运动,那么连接物体的绳子张力和未放小物体前相比( )。
A.Ta增大 B.Ta减小 C.Tb增大 D.Tb减小
8.如图8所示,小球质量为m,被3根质量不计的相同弹簧a、b、c固定在O点,c竖直放置,a、b、c之间的夹角均为1200.小球平衡时,弹簧a、b、c的弹力大小之比为3:3:1.设重力加速度为g,当单独剪断c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可能为( )
A.g/2,竖直向下 B.g/2,竖直向上
C.g/4,竖直向下 D.g/4,竖直向上
9.如图9所示,物体A从滑槽某一不变高度滑下后又滑上粗糙的水平传送带,传送带静止不动时,A滑至传送带最右端的速度为v1,需时间为t1,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A滑至传送带最右端的速度为v2,需时间t2,则( )
A.v1>v2,t1C.v1>v2,t1>t2 D. v1 =v2,t1=t2
10.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链条,共有(P+Q)个环,每个环的质量均为m,链条右端受到一水平拉力F,如图10所示,则从右向左数,第P个环对第(P+1)个环的拉力是 ( )。
A.F B.(P+1)F C. D.
二.本题共4小题,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F / N 0.20 0.30 0.40 0.50 0.60
a / m·s-2 0.11 0.19 0.29 0.40 0.51
11.在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___,精度是________ mm,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
12.某同学在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右表所示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图上作出a — F图象
(2)图像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
(3)图像(或延长线)与F轴的截距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_ kg.
13.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中,图(a)是对应的位移 一 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速度 一 时间图线,如图(b)中图线 l、2、3、4、5所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提问:
(1) 与上述过程中A、C 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图(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__运动,表中 X 处的值为________.
(3) 图(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___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
(4) 比较图(b)中的图线1 和 5,指出在 1.0 s ~ 1.5s 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t/s 下落距离s/m
0.0 0.000
0.4 0.036
0.8 0.469
1.2 0.957
1.6 1.447
2.0 X
三.本题共小题,共40分,
14.如图13所示,在一个水平向右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量为M的车厢里,用一个定滑轮通过绳子悬挂两个物体,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已知m1
15:如图所示,传输带与水平面间的倾角为θ=37o,皮带以10m/s的速率运行,在传输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地放上质量为0.5Kg的物体,它与传输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若传输带A到B的长度为16m,则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为多少?
16.(10分)如图10所示,木箱abcd的质量M=180g,高l=0.2m,其顶部离固定挡板E的竖直距离h=0.8m,在木箱内放有一个质量m=20g的小物体P(可视为质点),通过轻细绳对静止木箱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恒定拉力T,为使木箱能向上运动后,P物块不会和木箱顶ad相碰,求拉力T的取值范围(g=10m/s2,假定木箱与挡板E碰后与挡板结合)。
17.在水平面上放一木块B,重力为G2 = 100N。再在木块上放一物块A,重力G1 = 500N,设A和B,B和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为0.5,先用绳子将A与墙固定拉紧,如图所示,已知θ = 37?,然后在木块B上施加一个水平力F,若想将B从A下抽出,F最少应为多大?
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 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 刚要离开C时物块A 的加速度a 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 的位移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B 2.AC 3.C 4.BC 5.BCD 6.AD 7.AD 8.BC 9.D 10.C
11._刻度尺__、_1__mm 、打点计时器_、__天平___.
12.(1) (2)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的倒数
(3)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N
(4)________1_______kg
13.(1)作出假设、搜集证据.(2)_______匀速________运动,______1.937________.
(3)加速度减小的加速_运动,_______匀速_______运动.
(4)图线1:匀速运动;图线5:. 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14: F tanθ = ma a = gtanθ
物体向右做匀加速;物体向左做匀减速
15.Μmg = ma a = μg = 1m/s2 t1 = v/a =1s
x1 = at2/2 = 2m x2 = x—x1=20m—2m=18m
t2 = x2/v = 9s
t = t1+t2 = 11s
16:Fcosθ—μFN = 0 FN + Fsinθ—mg = 0
μ = 1/3 a = μg = 10/3 m/s2
x = 15m
17:FTcosθ—μFNA = 0
FNA + FTsinθ—G1 = 0 FT = 227.3N
F — μFNB — FTcosθ=0
FTsinθ + FNB — G1 — G2 = 0 F = 413.6N
18.kx1 = mAgsinθ
kx2 = mBgsinθ
F— kx2 — mAgsinθ = mAa
a = (F— mAgsinθ— mBgsinθ)/mA
d = x1 + x2 = (mA + mB)gsinθ/k
B
A
m
A
B
O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