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 (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 (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6 12: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oracle,库存模组解决方案设计
篇一:ORACLE培训手册—库存模组
ORACLE培訓手冊—庫存模組
文檔作者: 創建日期: 確認日期: 控制編碼: 當前版本:
文檔控制
文档控制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UNIT1库存模块概述 ................................................ ................................................... ......................... 错误!未定义书签。单元培训目标 ................................................ .............................................
北宋的政治
黄袍加身、陈桥兵变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了___的政权,改国号为___,开封为_____,作为都城,史称______,赵匡胤即为宋太祖。

一、北宋建国
960
陈桥驿
后周

东京
北宋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二、北宋的统一战争
还以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了!呜呜呜
太祖特烦恼!!!!
三、藩镇割据教训深,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三、藩镇割据教训深,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其一、
政权并立
危机四伏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国号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时间 907-923 923-936 936-947 947-951 951-960
创建者 朱温 李存勖 石敬瑭 刘知远 郭威
原职务 宣武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河东节度使
邺都留守将军

其二:政权更迭,各个短命!
其三:武将夺权,前车之鉴!

907亡


960立
三、藩镇割据教训深,中央集权势在必行
——《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二“建隆二年七月”
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五代政权割据更迭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臣臣关系
君臣关系
中央弱地方强
君弱臣强
文臣弱武将强

加强中央集权
四、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稍夺其权
地方:
设文臣知州,三年一换;
设置通判
中央:分化宰相事权

皇帝
唐朝中央机构
2.制其钱谷
改变地方财政结构
支出
上供——转运使——将地方财富收归国有

3.收其精兵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统调分离
更戍法


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强化中央集权
皇权大大加强
项目 目的 措施
兵权 消除武将专政的积弊 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统调分离
更戍法
行政权 中央:防止宰相权利过大 中央分化宰相事权
地方: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文臣知州,三年一换;设置通判
财政权 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调整财政结构
设置转运使
重文轻武政策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这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转变?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请在此处添加标题
请在此处添加副标题
六、重文轻武的具体措施
材料一:宋太宗一朝,文官成为政事堂和疏密院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其中有科举出身的6人。有正副疏密使35人,其中文官21人。两宋有疏密使,副疏密使724人,其中文臣有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篇》

材料二:欧阳修,北宋政治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盛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疏密副使,参知政事。

文臣掌握大权




六、重文轻武具体措施
考场中
坐满了应试考生
考生认真答卷,虔诚交卷
士人对科举考试的重视
皇帝主持殿试,听取汇报
科举考试的公正性和考试的严格性,
也体现了皇帝掌握了科举大权
考场外
士人们讨论科举,相互切磋
体现了科举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重视文教事业

科举取士名额大幅增加








六、重文轻武具体措施
——宋太宗《本朝平戎万全阵图》
武将权力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受到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宋朝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