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2.说学情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6.说教学效果预测
1.说教材
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是认识省级区域的重要部分。本节课既是学习香港澳门的延伸,又为学习其它省份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
教材地位与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难点
重点
通过读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通过阅读材料明确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通过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一起分析探究、归纳台湾的自然环境,锻炼了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认识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通过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通过材料说明,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6.说教学效果预测
1.说教材
2.说学情
学习经验
二.说学情
性格特征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知识面比较广,有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他们兴趣爱好广泛,对感性事物容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意结合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生通过对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学习,认识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概况,对区域地理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和经验。
班上学生来自全县的十八个乡镇,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所以大部分学生不太重视,平时把时间都花在了语数外上。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现实困难
4.说教学过程
5.说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6.说教学效果预测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学法
制定教学法的依据
3.说教法学法
教法
引导读图法和分析归纳法。
通过讨论法和探究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断读图观察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获取基本的地理知识。
.实践依据:根据本科的教情和学情,只有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学法
理论依据:引导读图法、分析归纳法加上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探究,是以学生合作学习为基础,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创造了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学,合作参与,符合当今课改的方向和理念。
教学准备
本节课在利用地图的同时,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把文字、图片、声音等进行组合并显示在屏幕上。这样既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教科书”为中心的狭小范围,又可以拓展教材内容,开阔学生视野,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5.说板书设计
说课流程
6.说教学效果预测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②讲授新课
合作探究
①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③课堂小结
感悟提升
④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设计思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以读图分析、探究问题、归纳总结为主要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总结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独立获取、分析总结知识的能力,所以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紧扣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音乐、图片,提出问题既能创设情景,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阿里山、日月潭位于我国的那个省?让学生回答引出台湾省,然后我将进行延伸过渡(我们的祖国有这样一个岛屿,它就像撒落在东海上的一颗宝石,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宝岛”。今天,让我们一起借地理的这双慧眼来一次“探宝之旅”,了解这片祖国的神圣领土。
1、祖国神圣的领土
活动1:通过地图求出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活动2:课件展示内容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海峡两岸的血缘关系、历史与文化渊源关系,让学生认识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设计意图】:通过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地实际距离的量算,让学生感受台湾与祖国大陆很近,使学生一开始就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又巩固了旧知识;通过史实材料证明,让学生明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约1小时
基隆
福州
厦门
高雄
B.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
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2、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
在讲解台湾地理概况时,我还将结合地图和多媒体课件,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出知识点。
(1)读图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海峡等地理事物,并说出台湾的海陆位置以及对降水的影响。
(2)读图找出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并说出台湾的纬度位置。
(3)通过读图分析台湾的地形、河流、人口及分布特征。
(4)通过文字和地图分析出台湾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读图自学,老师适当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出台湾的地理特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困生不愿意读书、思考问题的毛病,又可以增强学生通过读图提取地理信息呵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2、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
在讲解台湾地理概况时,我还将结合地图和多媒体课件,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并总结归纳出知识点。
(1)读图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南海、太平洋、台湾海峡等地理事物,并说出台湾的海陆位置以及对降水的影响。
(2)读图找出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并说出台湾的纬度位置。
(3)通过读图分析台湾的地形、河流、人口及分布特征。
(4)通过文字和地图分析出台湾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读图自学,老师适当引导,使学生自己分析出台湾的地理特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了学困生不愿意读书、思考问题的毛病,又可以增强学生通过读图提取地理信息呵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另外还将补充一些台湾之最。
最高的山峰———玉山 最大的平原——— 台南平原
最长的河流———浊水溪 最大的湖泊———日月潭
最大的城市———台北市
【设计意图】:这样可以拓展知识面,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地理知识。
3、欣赏美丽的宝岛风光
在这一部分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台湾的一些风景名胜和标志性建筑。让学生加深对台湾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美丽的宝岛台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填空
(1)台湾省位于我国 ,隔 与我国 省相望,由 及 、 等许多小岛组成。
(2)北回归线穿过台湾 部。
(3)台湾地形以 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 ,地势 其中最高峰是 。
(4)台湾属属于 带 带 气候。
(5)台湾河流 ,水量 ,流程 。最大的河流 最大的湖泊 。
【设计意图】巩固了课堂所学,及时反馈了课堂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多所学知识的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述使学生对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及地理概况现有了清晰的认识,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本节课我们通过量算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实际距离及史实材料从地缘、血缘、历史与文化渊源等方面明确了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通过读图分析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通过课件展示我们欣赏了祖国美丽的宝岛台湾。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富饶的宝岛台湾,了解台湾丰富的物产及经济特点。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作业,体现了作业的巩固性和创新性。
1.课后完成配套练习课时作业P35填空题1-4题。
2.课后以“我的台湾印象”为话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说课流程
6.说教学预测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使知识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从
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完整,达到强化记忆的效果。
说课流程
6.说教学效果预测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法学法
4.说教学过程
5.说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新课程理念,以“轻松授课、快乐学习”为基点。尽量引导学生如何获得知识,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教师成为整堂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为主人。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如学生对问题分析的不全面,知识点的把握不够准确等,但我会及时引导,找出问题的突破口,努力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每位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使他们快乐的学习,争取课堂效果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