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5 17: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
2. 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实际的拼搭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学会有序摆放,归类思考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辩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难点: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
教学资源:
学生每两人准备12块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在学生已经能观察由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过程:
导 学 策 略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观察课件。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1. 学习菜单。
2.数一数。
观察这三幅图分别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
3.摆一摆
两人合作试着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出与例题相同的3个物体。
4.看一看
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了什么图形?
5.画一画
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图形画在纸上。
展示学生画的结果。
6.比一比
小结
学生观察后小结。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默读题目。
独立操作,观察,然后同桌检查。
指名回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让学生摆物体,连线,再回答问题。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4.完成课堂练习。补充习题
四、小结。
【板块一】
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
教师出示ppt。
【板块二】
提问:从正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相同吗?都是什么样的?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教师小结: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块三】
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
教师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完善认知,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