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二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第二课时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26 21:3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实验:氯化钠的形成
原子的结构
电子在氢原子核外一定区域内做高速无规则运动
信息平台:
一个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这些电子同时绕原子核高速运动,其中2个电子能量相近都较低,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另6个电子能量相近且稍高,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问题一: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请以氧原子为例分析电子运动的特点。
一、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
电子分层排布 :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低 低 → 高
离核远近 近 → 远
电子层 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第七层
一、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
一、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
氧原子结构示意图
试着说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
顾图思义
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第二电子层有6个电子
第一层有2个电子
小试牛刀
请根据下面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知道该原子那些信息?
钠原子 Na
一、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
观察思考以下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发现 每一层核外电子的排布有哪些规律?
一、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8个电子
2. 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只有1层时排2个电子)
一、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
问题二:(1)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在化学反应中是易得还是易失电子?
二、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
稳定结构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稀有气体原子
(2)原子中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和什么密切相关?
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与其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二、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得失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稀有气体原子
最外层
电子数 一般少于
4个 一般等于或多于4个 8个(氦为2个)
原子结构 不稳定 不稳定 稳定结构
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情况
易失去电子
易得到电子 不易失电子,
也不易得电子
问题三: 根据原子的结构分析,钠原子与氯原子是怎样生成新物质氯化钠的?
Na(钠原子)
三、离子的形成
Na(钠原子)
NaCl
三、离子的形成
Na+(钠离子)
氯化钠的生成
失一个电子
得一个电子
宏观
微观
Mg(镁原子)
小试牛刀
请你推想镁原子与氧原子是怎样生成氧化镁的。
O (氧原子)
Mg(镁原子)
Mg2+(镁离子)
O(氧原子)
(氧离子)
MgO
+12
+8
小试牛刀
氧化镁的生成
失两个电子
得两个电子
发现与总结:1.阴阳离子是怎样形成的?2.离子所带电荷数是如何确定的?3.怎样表示离子?
三、离子的形成
发现与总结:1.阴阳离子是怎样形成的?2.离子所带电荷数是如何确定的?3.怎样表示离子?
离子所带电荷数=原子得失电子数
(质子数 > 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都很小,
不停的运动,微粒间有间隔
不显电性,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不显电性,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
显电性
微粒
关系
分子 原子 离子
相同点
不同点
(是否显电性)
相互
关系
通过以上学习,你对原子中的电子有
哪些新的认识?谈一谈你的收获与感想。
1.电子是有能量的
2.电子在原子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3.电子的得失使原子变成离子
4.电子影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

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有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______个电子,最外层上有______个电子。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______(“得到”或“失去”)电子。
16
3
8
6
8
+16
6
2
得到
2.已知铝原子结构示意图 ,铝离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B
B
3. 下列物质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

A.金刚石 B.氯化钠晶体 C.水 D.铜
1.课本“挑战自我”
2.课后能力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