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25 22:42: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课 题:《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哪种材料保温方法的效果最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陶冶对科学喜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保温杯的过程,体会到实际操作的乐趣。
【教学难点】
了解生活中保温的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泡沫塑料、毛巾、橡皮经、双面胶等。
教师准备:纸杯、无盖不锈钢杯、热水、冰水、温度计、铁架台等。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哪个凉得快些
1、引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喝水的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如果倒入热水,它凉的快还是凉的慢呢?
2、展示三种杯子:不锈钢杯、纸杯、塑料杯。师引导假设:假如我们在这三个杯子里倒入同样多、同等温度的热水,过一会儿,杯子里的水温会不会发生变化?
3、体验、测量:依次用手捂住三个杯子的杯壁,再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水温(演示实验)。
4、教师引导出“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和性质。
5、拓展延伸:市面上大部分保温杯为什么要采用不锈钢这种热的良导体来制作?它们是怎么保温的?(引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一概念)
学生回答
2、学生猜测,并说明推测理由
观看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相关材料什么性质。
发散思维,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推测。
在这一环节我做了点修改。课本是探究“哪一个凉得慢些”,个人认为将探究的问题修改为“哪个凉得快些”能更好的和下一环节衔接,通过发现不锈钢杯中的水凉得最快,思考怎么改进,让它凉得慢些。
2、“用手捂杯壁”活动是引导学生发现导热性哪一个好,测温度是引导发现散热性。两者结合从而引导出“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和性质。
二、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
1、师:刚才我们探讨学习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今天带来的不锈钢杯变得保温点?让热水凉得慢一点?请组内说一说。
2、全班交流,相互补充。
3、师总结:制作保温杯的方法大概分为两类。
4、观看微课,了解哪种方法保温效果更好。
5、师引导学生发现:保温杯不能保持温度不变,只能减缓热量的散失。
1、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看微课视频,发现哪种方法更保温。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深入思考,发现保温杯不能保持温度不变。
1、这一环节我做了较大修改。课本上是分组实验,可我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实验需要不少时间,导致后面设计制作保温杯环节时间不够,达不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这一实验学生其实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盖盖子、裹东西就能保温。所以我大胆的采用微课,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给学生观看。既达到了原本这一环节原本的设计目的,又为下一环节留下了好几分钟时间。
三、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
课件出示制作要求:杯体统一由老师提供、保温层厚度不超过3厘米、制作时间7分钟等。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检验成果:组织裁判员将冰水倒入各组制作的保温杯中,并在4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随机抽选2—3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设计思路。
5、汇总4分钟后的水温,评选出最佳保温杯,并请它的设计小组介绍经验。
1、学生了解清楚设计要求后,用老师提供的不锈钢杯和自己带来的材料,小组分工合作,制作一个保温杯。
2、各组将制作好的保温杯放到展示台上,推荐一名成员担当裁判员。
3、裁判员同时倒入冰水后,暂时离场。被老师抽中的小组介绍设计思路。
4、裁判员汇报实验数据,全班交流活动成果,思考怎么改进保温杯。
这一环节才是本课的重难点。现在的小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在了解保温杯的原理之后,亲手设计并制作一个保温杯对他们来说很有诱惑力。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一切可能用到的材料和工具,结合前一环节微课的提示,学生会有很多设计思路。然而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成品来,就考验他们的小组分工合作了。
为了保证检验环节的公平,特意将各小组派出的裁判员派去检测其他小组的水温。
在倒入冰水后,会有四分钟的等待时间。这段时间就让小组代表说一说他们是如何制作的。
保温最好的小组介绍他们的设计思路,其他小组借鉴和反思,利于课后的改进,将研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