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5 19:5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






重难点 题型 分值
重点 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选择题、非选择题 2-4
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
难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国现代史阶段分期:
1949——1956: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
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
1976——今:社会主建设新时期;
(1)1976——1978:徘徊中前进时期;
(2)1978——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要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人民政权的巩固





【探究】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并分析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答案】
事件:1949年开国大典;
意义: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21-30日
(2)地点:北平
(3)内容:
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
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
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
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
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
4、伟大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1、肃清反革命
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
2、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过程:
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3)结果:
①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
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
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3、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1)背景:
①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②国家财政困难;
③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
(2)手段:①“银元之战”;②“米棉之战”。
(3)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
(4)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截止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4、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背景:
①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
(2)经过:
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②经过5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③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意义:
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
总结:1949年10月1日,伴随着盛大的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从而结束了近代中国一个多世纪的屈辱历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肃清反革命、进行土地改革、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等有力措施,承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并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例题1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其中“第一项历史任务”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 B.发展资本主义
C.完成民族独立 D.实现人民富裕
答案:C
思路分析:新中国成立,并不表明反封建取得最终的胜利,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的第一项任务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故C项正确;实现人民富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例题2开国大典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生的风雨历程。为纪念这一伟大历史时刻,庆典仪式上礼炮当鸣(  )
A.27响 B.28响
C.29响 D.30响
答案:B
思路分析: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领导人民走过28年的风雨历程,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例题3 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B
思路分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成就“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说明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恢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要点二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探究】
依据上述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图片所反映的国际会议?该会议的特点是什么?在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什么主张?
【答案】
● 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
● 特点:二战后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 主张:求同存异;

(一)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三大外交方针(1949年)
(1)三大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
(2)结果:
①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②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芬兰先谈判再建交;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2、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谈判中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
(2)联合确认: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
(3)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4、“求同存异”方针
(1)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会议;
(2)提出: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
(3)成果: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1、经济基础
(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一五计划:到1957年,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4)意义: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制度(上层建筑)
(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政治制度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与在此前后发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3、思想引领
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孤立和封锁政策,试图将新中国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三大外交方针,先后取得了与多国建交、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等外交成果。同时,通过三大改造及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我国于1956年底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在工业化经济建设,民主制度建设,法治建设以及思想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例题1 “我们一定要联合苏联,要以苏联为首,这样就可能使资本主义国家不敢妄动。”为此,新中国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B.“求同存异”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A
思路分析:材料表明新中国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例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 A.只适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B.最初是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关系而提出的
C.标志着中国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答案:B
思路分析:20世纪50年代为了处理好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选B项。A、C、D三项叙述不符合史实。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例题3 下图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发行的特-13邮票《努力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第四枚“石油”,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我国重工业基础非常雄厚
B.到1955年“一五”计划已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D.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答案:D
思路分析:“一五”计划时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A项错误;“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B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初步确立,C项错误;由图片信息可知,包括石油工业在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故答案为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