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4.1.1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课件(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26 08:28: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我们从哪里来?
是神创造了我们?
宇宙深处是我们的故乡?
各种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
神创论
西方基督教《圣经》的“创世纪”是这样描述世界包括生命的起源的:万能的上帝在6天之中,先创造了日月星辰、山脉河流、树木花草、飞禽走兽,最后,依照上帝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类的祖先亚当;为了不使亚当寂寞,又让他从身上抽取了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让他们住在伊甸园里……总之,整个世界,包括生命在内,无一例外地全是上帝创造的。
各种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
神创论
我国古书记载,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草木和鸟兽虫鱼了,但没有人类。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她看到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她看世间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于是她就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她把这个小东西叫做“人”。
各种有关人类起源的学说
宇宙起源论(外星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认为:大约65万年前,一些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识,发现地球环境很适应他们居住,但却不堪忍受地心引力,于是不得不放弃地球生活,并决定在地球上创造出一种新的适宜于地球生活的人种,同时又使他们能在地球上延续。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较高的雌性猿人作为对象,设法使他们受孕。这便产生了我们人类的祖先。
2、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3、概述人类是如何由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知识目标
1、认可并接受现代进化论学说。
现代进化论
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后,对物种起源提出一种假说——进化论。
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基因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综合。这实际上是以现代遗传学的巨大成就来补充达尔文学说中的不足。现代进化理论阐明了生物进化过程中,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和外因(环境变化)、偶然性(突变)和必然性(选择)的辩证关系,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进化的中心问题——物种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生物进化机理的认识。

观察与思考
森林古猿生活场景
观察与思考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生活,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一跃可达10余米,速度极快,能在空中只手抓住飞鸟。在地面或藤蔓上行走时,双臂上举以保持平衡。群居,每群包括1对雌雄及其子女,一般不超过5-6只。食物以浆果为主,也吃树叶、小鸟、鸟蛋或昆虫。每胎产1仔。喉部音囊发达,善于鸣叫。
长臂猿
观察与思考
雄性单独生活,雌性单独生活或与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动,大部分时间用于觅食,活动不如猴类迅速敏捷,以手脚交替抓握树枝移动身体。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撑,腰不能直立。在距地面8~12米的树杈上用树枝架窝,上面覆以树叶,夜晚睡在树上,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动作迟钝缓慢,不能在树间跳跃,只能手脚并用,慢慢移动。
猩猩(婆罗洲猩猩)
观察与思考
大猩猩是最大的类人猿,也是最大的灵长类动物。身体极为粗壮、剽悍和鲁莽,身高与人类相差不多,但体重则要大得多。一般全身被黑色长毛,但面部、耳朵、手足等均无毛,也没有须毛,颜面皮肤皱褶很多,长相十分丑陋而凶恶。大猩猩是白日活动的森林动物。低地大猩猩喜欢热带雨林,而山地大猩猩则更喜欢山林。
大猩猩
观察与思考
分布于非洲的赤道附近,栖息于热带炎热潮湿、地势不高、高大茂密的落叶雨林中,大多在森林的边缘地带活动。黑猩猩在形态上与大猩猩很相似,但体型较小,集群生活。食量很大,吃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有些个体经常吃昆虫、鸟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在树上营很简单的巢,也能用略弯曲的下肢在地面行走。
黑猩猩
2.类人猿在形态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在哪些方面与人有根本的区别呢?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什么区域?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人类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类人猿的数量却日益减少,为什么会这样?
观察与思考
现代类人猿,它们的生活环境都与森立古猿相似,都离不开森林,绝大多数食物都是来自于森林中的果实、嫩芽、昆虫或其他小动物。个别个体还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但不能像人一样去制造工具,更没有像人一样具有复杂的语言文字能力。它们虽然偶尔可以直立行走,但是它们前肢粗长,后肢细短,更加适合臂行。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虽然有着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但是它们的适应能力远不如人类,更不能像人一样去改变环境,所以随着环境的破坏,森林的减少,现代类人猿数量在不断减少。
从猿到人
东非大裂谷: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2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总长约6400千米裂谷。在当时,气候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
从猿到人
东非大裂谷: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因为这里处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大约2000万年以前,由于两个板块张裂拉伸,使得同阿拉伯古陆块相分离的大陆漂移运动而形成这个裂谷。那时候,这一地区的地壳处在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产生巨大的张力,正是在这种张力的作用之下,地壳发生大断裂,从而形成总长约6400千米裂谷。在当时,气候也发生了剧烈变化,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雨林变成了稀树草原。
a、森林减少对森林古猿产生什么影响?
b、为什么在东非大裂谷地带有很多早期古人类化石?
从猿到人
结论:环境的改变促使人类的产生。
从猿到人
“露西(Lucy)”骨骼化石,是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的古人类化石的代称。这是一具完整性40%的女性骨架,生前才20多岁,脑容量为400毫升。当时,人类脑容量的平均值为300毫升~ 500毫升。现代人类的脑容量平均值为1300毫升~1500毫升。
分析思考
“露西”骨骼
人类骨骼
猩猩骨骼
从“露西”的骨骼来看,她与现代人类有什么相同之处?她如何运动呢?
上肢较细,下肢粗长,适于直立行走
这些石器是天然形成的吗?这说明175万年前的古人类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
175万年前的石器
“东非人”有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
分析思考
从猿到人
森林古猿
环境变化
不适应者
在森林中
下地生活
灭 绝
现代猿类
人类祖先
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制造工具
使用火
大脑发达
劳动
产生语言
人类
技能训练
区分事实和观点
事实是记录的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实从自然收集而来,使用观察、实验、记录等测量手段;事实代表了客观,在语言陈述中体现出理性。
观点则是思想的主观判断,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观点来源于头脑,通过学习、比较、判断、质疑等思维方法;观点代表着主观,在语言陈述中体现出感性。
例如:昨天是个大晴天。
例如:明天可能是晴天。
课堂小结
一、现代生物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
二、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
三、人类的进化史
1、环境变化促使人类的产生。
2、人类进化历程。
四、事实与观点
巩固练习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
A.大猩猩 B.森林古猿
C.黑猩猩 D.长臂猿
2.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  )
A.巴斯德 B.孟德尔
C.达尔文 D.米勒
3.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
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
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了 (  )
A.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
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类人猿也能进化成人
B
C
B
巩固练习
4.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  )
A.是否直立行走 B.能否使用天然工具
C.能否制造简单的工具 D.是否学会人工取火
5.促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
A.在树上活动范围小 B.喜欢地面的生活
C.天敌增多 D.森林大量消失
6.下列陈述中,属于事实的是 (  )
A.劳动对猿到人的进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B.1929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
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这是事实
C.“露西”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方式运动
D.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A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