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语文五年级 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与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情感交融的地步。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介绍作者。
你们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写的诗,你们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吗?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范成大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官,此后十年隐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3.释题。
四时田园杂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可以根据题目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四季。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个篇章。从诗题可以看出,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所以创作了这组诗。一、看图识“乌”“鸦”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昼 耘 供 zhòu yúngòng1.学习生字昼:
耘田:
绩麻:
各当家:
解:
供:2.理解诗意白天。在田间除草。把麻搓成线。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理解,懂得。从事。3.翻译诗句。(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忙时,农民们白天出去在田里除草,晚上还得在灯下搓麻线。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孩童们虽然不懂得耕田、织麻,却同样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忙着学种瓜呢!三、品词赏句1.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古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等。2.赏析“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古诗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写了小孩子学着种瓜的景象。3.你们喜欢这些小孩子吗?他们是什么样的形象?天真、勤劳、不怕苦、好学、可爱、爱劳动。四、总结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稚子弄冰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童年岁月是纯真、难忘的,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想知道几百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许多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今天让我们走进其中一首,来看看以前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稚子弄冰稚子:
脱晓冰:
钲:
罄:
玻璃:2.字词理解。幼小的孩子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一种用玉或玉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3.划分节奏。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 子 金 盆 脱 晓 冰,
彩 丝 穿 取 当 银 钲。
敲 成 玉 罄 穿 林 响,
忽 作 玻 璃 碎 地 声。// / /////二、品读古诗,领悟诗意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铜盆里的水结成坚冰,儿童晨起,把它从盆里剜出,用彩线穿起来当锣来敲。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破裂声。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刻画出一个( )的儿童形象。“脱”字形象传神,写出了孩子( )的样子。天真可爱剜冰 三.诗词小结写一个孩子在冬天的一场嬉戏:一块大冰被穿上彩线,当锣来敲打,声音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被敲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碎裂的声音,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村晚一、游戏引入,营造情景1.我们先玩个游戏。
我这儿有个词:“树”,我给它前面加个修饰性词语:“高大的树”。大家懂了吗?好,现在开始,大家想一想,想到了就站起来说。草--
池塘--
水--山--
落日--
放牛娃--青青的草碧绿的池塘清澈的水巍峨的山红红的落日快乐的放牛娃二、触感诗词,激发疑问1.我们今天要去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看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村晚”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诗是描绘乡村傍晚景色的。(1)诗中的“陂”和“池塘”的意思一样吗?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都是包括了池塘和池岸两部分。(2)第二句里的“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 山衔住将要落下去的太阳。2.激发疑问(3)理解“寒漪”。“浸”是什么意思?寒漪指的是清凉的水中的波纹。
浸是倒映在水中的意思。(4)“牧童”是指什么人?
“归去”是指去哪里?
这里指的是放牛娃。
回家。三、指导学法,理解诗歌1.同学们,研究问题就好比打仗,一切只有运筹帷幄,最终方能决胜千里。让我们想一想,怎么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谁有好的建议?
查字典、同桌讨论、查找课外资料、结合课文插图。2.集体交流。谁能说说自己对整首诗的理解?四、朗读评议,课下交流1.诗词讲究音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把这首诗的韵脚“陂、漪、吹”读得清晰、响亮。
2.自由练读。
3.课下互相朗读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