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
学科 历史 授课人 授课年级 七年级
课题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材 分析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课程内容: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内容承接了《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课文地位重要。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的发展。汉武帝时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再者,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并随着全国十九大会议成功召开,“一带一路”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因此,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 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部分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因果相连,“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学情 分析 初一(5)班的学生课外知识面较广,对历史学习有较大的兴趣,且他们好奇心强,尤其对生动、形象的知识感兴趣,会比较关注课程的趣味性。但由于他们刚接触历史这一科目不久,历史时空观念、历史思维能力会比较欠缺。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图文并茂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储备,在讲课过程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维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爱表达的习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教学 目标 预设目标 堂上检测目标达成方法
1、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西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生识读《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线路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 3、学生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强化爱国思想,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同时,通过对比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进行交流的“物产”,使学生直观地体会什么是交流,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体会文明与交流、发展的关系。 1、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层层引导学生理解并思考历史问题。 2、学生通过表演课本情景剧了解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悟张骞通西域的艰难。 3、学生通过自学并结合所学,在同一张地图上勾画出两汉对西域的开通和探索的路线,促成学生对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和理解。 4、将云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具体化相结合。
教学 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2、教学难点: (1)对西域的认识以及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原因;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主要 过程和 方法 (纲列) 主要 过程和 方法 (纲列) 主要 过程和 方法 (纲列) 环节说明 使用时间 活动 主体 所培养的核心素养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带一路”宣传片》的视频,设问激趣导入: 同学们知道丝绸之路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期吗?它到底是如何开通的呢?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又和“丝绸之路”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二、学习新课 1、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1)依据《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标出阳关、玉门关的位置,并对西汉初年西域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情况稍作介绍。 【明确】汉代人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2)展示相关史料以及汉武帝颁布的《招贤令》,引出并介绍张骞,同时分析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并引导学生思考:汉朝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为什么到汉武帝时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明确】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是因为西汉国力不强,经济没有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具备了以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条件,所以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设置历史课本剧《张骞持汉节不失》让学生表演,并提问: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他是怎么做的呢?从张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预设】困难: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等等。面对困难,他为报效祖国而不忘使命、坚持不懈、不屈不挠。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应学习他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的精神。 (4)设问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为什么呢? 【明确】没有,主要原因是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 设问2:历经13年之久,张骞没有能说服大月氏国王联合夹击匈奴,那么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不是没有一点意义? 【预设1】: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然而大月氏不愿意夹击匈奴,张骞无功而返,所以说没有意义。 【预设2】:不是,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目的,但他对西域情况的了解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了解到西域各国愿意同汉朝交往。 【讲解】张骞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可是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的地形、物产和风俗,为其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因此,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韧等优秀品质为后人所传诵。 (4)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张骞第一、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与成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会比第一次更加顺利? 第一次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目的没有达到)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成果熟悉了西域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愿望互派使节,交往日趋频繁
【明确】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取得了军事上的绝对胜利。加上有了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经验,因此,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通往西域道路上的匈奴已经被汉朝打败,故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要比第一次顺利得多。 2、文明之途——海陆达四方 学生自学教材《丝绸之路路线图》、《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指出丝绸之路的陆路、海路路线。 结合教材与相关史料说说: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输出的物质与文化有哪些?输入到中国的物品与文化又有那些? 让学生尝试对此些物品进行归类,并思考:这些物品对输入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根据归类,填空并总结:丝绸之路,是一条( )之路,它促进了( )。 【预设】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3、治理之道——两汉辖西域 多媒体展示秦朝疆域图和西汉疆域图,设问:大家看到这张地图,对比秦朝的疆域,多了什么地方呢? 【明确】西域。 结合教材讲述西汉设置西域都护、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的相关情况。 4、古道新途——“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在当今又重获新生,和千年前一样,并非只是一条商路,更重要的是带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沿路播撒,与当地人融合,它远远超越了当初开辟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是其最为神圣的使命。 四、课堂小结 用“一、二、三”三个数字来总结本课内容,一是一条古道,即东西方文明世界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二是两件大事,一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一件是东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三是三位人物:张骞、班超、甘英。他们为中西交通的开通、畅通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重点突出丝绸之路和张骞通西域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五、巩固练习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 A.西域 B.大秦 C.安息 D.大宛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119年 D.公元138年 3.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两汉时期 B.商周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 4.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六、 板书设计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位置 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二)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 2.海上丝绸之路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设置西域都护府 2.班超经营西域 3分钟 13分钟 12分钟 3分钟 2分钟 5分钟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 学生 学生 学生 师生互动 学生 师生互动 学生 教师 学生 师生互动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讲解 师生互动 教师 师生互动 学生练习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第一幕:出师不利被俘虏 (匈奴境内)
旁白:公元前138年,张骞与百余名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不料,张骞等人刚进入匈奴境内就被匈奴骑兵抓住。
匈奴士兵:禀报大单于,可疑队伍已被我军一举擒获。被俘者声称是要前往大月氏国的汉朝使团,为首的张骞已押到帐外,听候发落。
单于:干得漂亮! 把张骞带进来!
匈奴士兵:是!
(匈奴士兵把张骞抓到单于面前,张骞左手握使节右手放在胸前行礼,单于握拳面露怒色。)
单于:就你要去月氏国?
张骞:回禀大单于,对,我们是要前往月氏国的汉朝使臣。
单于:去月氏国干什么?难道你不知道月氏国和大匈奴是结有世仇的吗?
张骞:朝廷派我去打通商路,使大汉的物资更远地流向远方,也使远方的珍宝流入大汉。这对贵邦也是一件好事啊!我汉朝对周边邻邦一视同仁,至于你们两家的关系,汉朝绝不介入。
单于:绝不介入?(冷笑)任凭你巧舌如簧,把河里的鱼说得蹦上岸来,把天上的鸟说到锅里去。本单于也绝不轻信于你!这样吧,只要你归顺于我,我赏你大量金银,另外,我们匈奴美人,任你挑选!你可愿意?
张骞:谢单于美意,不过我乃汉朝使节,岂能投降于你?(倔强地撇过头)
单于:(大怒)敬酒不吃吃罚酒!本单于(chán yú)一看你就是奸细,什么商队。来人!把所有汉人拘押看管,所携物资全部收缴王库。把这个细作拖下去充当奴隶。
旁白:就这样,张骞被匈奴人严格看押,后又逼迫他娶妻生子,以消磨他的意志,渐渐很多人都屈服了,但张骞始终未忘使命,持汉节而不失。10余年过去了,张骞才找到机会逃脱。历经种种磨难后,终于见到了大月氏女王。
第二幕:力劝大月氏(ròu zhī)终无果 (月氏女王帐内)
张骞:尊敬的女王,听闻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皇上特派我出使贵国,希望两国能够结为同盟,共同打击匈奴。
女王:我们大月氏人(ròu zhī)西迁已久,过着太平的日子,已不想看见战争了。大月氏宁愿忘记痛苦的过去。
张骞:(急切加焦虑)难道女王忘记当年匈奴是怎样对付大月氏的吗?突袭大月氏,迫你们西迁。前任大月氏王被匈奴杀害,头颅竟被当做酒杯!我不敢相信,这样奇耻大辱,女王难道忘记了吗?
女王:(悲愤而气怒)不要再说了!(平复情绪)多谢贵国皇帝的好意,但我心意已决。
旁白: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仍没有能说服国王,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归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年多才得以逃出,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向汉武帝汇报在西域各国的见闻。张骞此行历经13年之久,百余名随从只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但是临走时汉武帝赐给他的汉节,他却一直带在身边。
(共33张PPT)
沟通中外文明的
第14课
文明之路
“一带一路”的今生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前世?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丝绸之路
第四部分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文明之途——海陆达四方
治理之道——两汉辖西北
古道新途——“一带一路”
壹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磨难,走访了许多西域国家,也使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第
一
部
分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 和 以西,也就是今天
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1.西域(The Western Regions)的地理位置 P67
玉门关
阳关
新疆地区
玉门关
阳关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2.西域(The Western Regions)的情况
当时没有人去过西域,传说西行之路上有寸草不生的漫漫黄沙,还有烈火熊熊的火焰山,日落后昆仑山上还有长着豹尾的食人怪兽。
——译自《山海经》
荒凉
毫无生气
广阔
危险、神秘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
西域的地理环境情况
西汉初年西域的社会情况:小国林立,西域诸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例如,游牧在水草丰美的祁连山一带的大月氏(ròu zhī)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驱赶至中亚地区。匈奴单于还把大月氏国王的头盖骨制成“饮器”。
建元中,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灭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乃募能使者。
——《汉书》
痛 恨
控制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经历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在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先招募有胆有识,果断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师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 招贤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 由和亲政策到积极备战转变的条件:
国力强盛,具备了以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条件
时间:B.C. 138年
地点:长安城外
人物:汉武帝
张骞
qiān
张骞出使西域
第
一
部
分
汉武帝亲自为张骞送行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
汉武帝
张骞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第
一
部
分
欣赏课本剧 P68
《张骞持汉节不失》
【思考】
1、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2、在这些困难面前他是怎么做的呢?
3、从张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张骞手持汉节出使西域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第一幕:出师不利被俘虏 (匈奴境内)
场景
演员
大单于:胡师睿
张 骞:李震宇
女 王:曹雅琪
旁 白:陈秀霖
匈奴士兵:杨钧琪
第一幕:出师不利被俘虏 (匈奴境内)
场景 1
公元前138年,张骞与百余名随从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进入匈奴境内就被匈奴骑兵抓住
在大单于前,张骞能言善辩、不卑不亢
单于大怒,张骞被匈奴人扣押做奴隶
10余年过后,张骞才找到机会逃脱
历经种种磨难后,终于见到了大月氏女王
第二幕:力劝大月氏(ròu zhī)终无果 (月氏女王帐内)
张骞力劝大月氏女王结盟
女王婉拒:大月氏人西迁已久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不想再看到战争。
张骞力劝大月氏女王无果,逗留1年多后,踏上返程
归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年多才得以逃出
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向武帝汇报在西域各国见闻
第
一
部
分
欣赏课本剧 P68
《张骞持汉节不失》
【思考】
1、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2、在这些困难面前他是怎么做的呢?
3、从张骞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张骞手持汉节出使西域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第
一
部
分
【见贤思齐】你认为从张骞身上我们能学到他的什么优秀品质?
有胆有识 坚持不懈
意志坚韧 不屈不挠
忠于祖国 不忘初心
开拓进取 不畏艰险
……………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第
一
部
分
比一比
张 骞 两 次 出 使 西 域
次数 时 间 目 的 成果
一
公元前
138年
公元前119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访问西域,建立关系
了解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及同汉朝来往的愿望
互派使节,交往日趋频繁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二
第
一
部
分
【思考】联系前面所学内容,说说:为什么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会更加顺利,而且没有再出现像第一次被匈奴人扣留的事情呢?
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
1、有了第一次去西域的经验;
2、B.C.119年卫青、霍去病漠北之战大败匈奴。
贰
文明之途——海陆达四方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第
二
部
分
丝绸是这条路上,中国输出的货物中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经先后七次来中国进行考察,在他1877年出版的著作《中国--亲身旅行的成果和以之为根据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
德国地理学家
李希霍芬
(1833年——1905年)
文明之途——海陆达四方
河西走廊
新疆地区
长安
中亚
欧洲的大秦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P69
丝路路线我来画
自能参与
西 亚
2、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P70
河西走廊
新疆地区
长安
中亚
欧洲的大秦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P69
丝路路线我来画
自能参与
西 亚
东南沿海港口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孟加拉湾
马六甲海峡
斯里兰卡
2、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P70
河西走廊
新疆地区
长安
西 亚
中亚
欧洲的大秦
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P69
丝路路线我来说
自能参与
印度半岛
物质上
文化上
文明之途——海陆达四方
第
二
部
分
中国
中国
西方
西方
丝绸、漆器、陶器、瓷器、铁器
葡萄、核桃、石榴、苜蓿(mù xu)、
良种马、玻璃、香料……
造纸术、印刷术、凿井技术、铸铁技术……
歌舞、乐器、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
动植物品种为主
手工业品
宗教艺术
技术
小组讨论:根据归纳分类进行思考,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传输对输入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中华文明
罗马文明
波斯文明
印度文明
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叁
治理之道——两汉辖西北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与西域双方互派使节,交往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面对疆域版图的扩大,当时的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地方机构去有效管理西域的呢?
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立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比:汉朝疆域与秦朝疆域,变化最大的是哪里?
对西域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东汉是如何加强对西域的管理的?
【思考】
投笔从戎
万里封侯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1、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2、班超派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班超在西域主要有哪些活动?
【思考】
对西域的经营
肆
古道新途——“一带一路”
这条存在2500年的文明之路,今天的中国用一项战略政策赋予了它新生,“一带一路”。就如同我们在课前看到的视频那样,丝绸之路开启了新的篇章。
自能拓展
第
四
部
分
二
古道新途——“一带一路”
建言献策
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封奏折: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和满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是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更应学会去如何建设未来。
“the Belt and Road”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
结
小
西域的地理概念
丝绸之路
对西域的管理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设置西域都护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通西域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班超经营西域
甘英出使大秦
(一条古道)
(两件大事)
三大人物:张骞、班超、甘英
1.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 )
A.西域 B.大秦 C.安息 D.大宛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119年 B.公元前138年
C.公元119年 D.公元138年
3.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两汉时期 B.商周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4.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战国
4.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亚 ②河西走廊 ③欧洲 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巩
固
练
习
·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一幕是胡亥在吃葡萄,你认为剧情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巩
固
练
习
感谢聆听
丝路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学习目标】
1.梳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和对西域的管理等史实。
2.深入探究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
3.体会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敢于开拓的优秀精神品质。[来源:Zxxk.Com]
【任务清单】
1.初读课文,在课本上勾画出张骞两次通西域的时间、目的和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作用,对西域的管理措施等内容。
2.根据预习案【学习目标】和【情景导学】带着问题二次研读文本。
3.及时记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思维闪光点,课上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究。
4.建好网络建构,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情景导学】
小林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场景: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的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1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小林就想,中国与欧洲远隔重洋,在没有飞机、火车、汽车等工具,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样运往欧洲的呢?又是谁打通了这样一条连接中西的交通要道?请你认真学习本课,帮小林解决这些疑问吧。
1.两汉时期,人们把哪一地区称之为“西域”?(回答并在课本P67上勾画)
2.张骞(qiān)原是一名郎官,却先后两次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请你根据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 年 公元前 年
目的 联络 ,夹击匈奴 访问 ,建立友好关系
成果 熟悉了西域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及西域各国想和汉朝往来愿望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PS: 联系课本P60漠北之战的内容,思考为什么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会更加顺利?
3.长安有一只商队打算到西域去做生意,你认为他们除了丝绸之外还该带什么货物去呢?回来的时候又该带些什么回长安?
4、电视剧《楚汉传奇》中,有一幕是胡亥在吃葡萄,你认为剧情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4.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是怎样加强对西域的管理的?这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探究主题——“丝绸之路”
小林在了解了丝绸之路的相关历史后,对中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心重走丝绸路,重温那段历史。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小林的脚步,开启一段神奇之旅吧。
一、凿空之路——茫茫黄沙处,铮铮英雄行
汉武帝的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经历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在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先招募有胆有识,果断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师大月氏(dà ròu zhī)。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在看到招贤令之后张骞志在为国分忧,勇敢地出来应募,承担起这一艰巨的使命。[来源:学科网]
1. 联系12课所学的历史知识,汉朝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为什么到汉武帝时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 联系课本P68《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设想一下在“开西域之迹”的过程中,张骞会遇到哪些艰难险阻?面对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
二、丝绸之路——漫漫丝绸路,悠悠驼铃声
3. 请你课本依照P69、70的内容和地图,为小林简要介绍“丝绸之路”的陆路、海路路线。并简要阐述丝绸之路有什么作用??
·陆路路线:长安→( )→( )→( )→欧洲的大秦
·海路路线:东南沿海港口→(? ? ? ? ? )→(? ? ? ??)→马六甲海峡→(? ? ? ?)→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天的斯里兰卡)。
·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 ),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 )和( )交流。
三、世纪新路——承载百年复兴梦,再筑千年华夏魂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它是古代丝绸之路在今天的智慧闪光。
4. 谈古论今:你认为“丝绸之路”在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