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2弹力 (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3.2弹力 (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1-26 06:1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3.2 弹力
回顾
1、力的定义,单位,常用符号,测量
2、力的特性
3、力矢量的表示
4、力的作用效果
5、重力的定义
产生原因
三要素
弹力与形变
弹力与形变
一、形变
1、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
叫做 形变
1)弹性形变: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就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如:弹簧、橡皮筋等)
2、形变的种类
2)范性形变:当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的形变或多或少仍有保留而不能恢复的形变(如普通的泥巴)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弹性形变
范性形变
超出弹性限度
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可能产生形变吗 ?
1 有的物体形变较为明显.
(如拉伸的弹簧,弯曲的弓箭)
2 有的物体的形变极其微小
(如重物放在桌面上)
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微小形变
举例说明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有作用
拉伸、挤压、收缩、支撑、扭转、弯曲
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这样的作用呢?
因为它要恢复原状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加的弹力的方向
二、弹力的定义:
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
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1 直接接触
2 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三要素:
弹力施加是相互的
成对出现
A)作用点:
2、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
的接触面上,有时画在重心上。
B)弹力的方向:物体施加的弹力指向它恢复原状的方向
总结:绳子(弹簧)的拉力:绳子对所拉物体的弹力
方向总是沿着绳(弹簧)而指向恢复原状的方向
第一种:
绳、弹簧问题---通常说的拉力、张力都是弹力
弹簧被拉长,要恢复原状,施加向右拉力
弹簧被压缩,要恢复原状,施加向左推力
弹簧被压缩而向下形变,对手产生向上的弹力
即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发生压缩形变的弹簧,产生怎样的弹力?
轻弹簧对手的弹力
手对轻弹簧的压力
手被挤压而向上形变,对弹簧产生向下的弹力,
即指向手恢复原状方向
绳对人的拉力方向及原因
绳被拉长,要恢复原状,对人施加拉力。
a
b
分析小球受力
分析o点受力
FC
FA
FB
力是相互作用的,不要画反作用
轻绳的张力特点
轻绳:不计质量的柔软的绳子。
轻绳的受力特点:
1、只能拉不能压;
2、轻绳的拉力一定沿绳方向;
3、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
G
F
F
F
F
F
F
F
第二种:面接触问题--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
指向被压的物体,作用在被压的物体上
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
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作用在被支持的物体上
叙述谁发生形变,
对谁施加什么样的弹力?
支持力
压力
分析弹力产生原因
重物对桌面的压力
桌面对重物的支持力
叙述谁发生形变,
对谁施加什么样的弹力?
桌面向下形变,
产生对重物向上的支持力
重物向上形变,
产生对桌面向下的压力
例 题
分析书放在桌面或倾斜木板上时,
书和木板所受的弹力
弹力的方向
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被支持的物体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点与面间弹力方向:
与过接触点的面或切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FA
FB
直杆受的支持力
直杆受力画在作用点上
各种接触面间的弹力方向判断
面与面接触
F
面与面间弹力方向:
过接触点垂直平面(或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A
A
物块、小球可视为质点的物体,
弹力可以画在重心上
弹力方向的总结
1、轻弹簧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作用在物体上并沿着弹簧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2、轻绳(或橡皮条)对物体的弹力方向,作用在物体上并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3、点与面(面与面)接触时的弹力方向,与接触面(或接触面切线方向)垂直,并且施加的弹力指向施力物体的恢复原状方向
弹力有无的判断—假设法
对于微小形变,用假设推理法,结合二力平衡原理、相互作用原理,判断是否有弹力
A
B
光滑水平面并排放着静止的木块A、B之间有相互的弹力么?
假设A、B间有弹力
以B为研究对象,B受力:
B不可能静止,所以A、B间没有弹力
B
弹力有无的判断---假设法
结合二力平衡原理
光滑斜面上小球静止,且悬绳竖直。判断球与斜面间有无弹力
假设球与斜面间有弹力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弹力有无的判断---假设法
结合二力平衡原理
水平地面上,一光滑小球与一木块接触且静止,分析小球对木块有无弹力?
假设球与木块间有弹力
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力:
球不可能静止,所以球与斜面间没有弹力
总结
弹力的产生条件
弹力的三要素



弹力的判断方法
接触、弹性形变
作用点:接触面
方向:物体产生的弹力与它形变方向相反
大小:

1、产生条件 2、假设法
3、二力平衡法 4、相互作用法
2. 如图所示,物体A分别与水平面、竖直墙面
以及物体B紧密接触,所有接触面均光滑,A、B
均静止,则( )
A. 物体A受三个弹力作用
B. 物体A受两个弹力作用
C. 物体B受两个弹力作用
D. 物体A和物体B均只受一个弹力作用
轻杆的弹力特点
轻杆的含义:
不计质量不发生形变的杆
1、可拉可压;只受两个力时,弹力必沿着杆
2、杆的弹力力有时用二力平衡判断,
此时杆受三个以上的力。
G
FN
G
FN
光滑球体和物块均静止,分析受到的弹力
F
光滑斜面
A
物体的受到重力怎么画?
FN
G
B
G
光滑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小球受的力
F
F`
A
B
G
G
判断A或B受的力
三图中,A、B均静止,甲图中悬绳竖直
判断A受的重力和弹力
杆和球均静止
判断杆或球受到的重力和弹力
杆和球均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