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那个星期天 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9 那个星期天 课件(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6 13:5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语文六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9那个星期天一、新课导入作者为什么用“那个星期天”作为标题?二、字词训练媚砖绊叨蚁绞耽揉绽搓偎惶吻mèizhuānyǐdāobànjiǎocuōróudānzhànwěnhuángwēi明媚念叨停顿晃动休止时光惊惶亲吻依偎挽回翻箱倒柜三、精讲点拨自由朗读全文,圈画出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例如:1.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2.这段时光不好挨。3.我一声不吭,盼着。...... 1.当“我”开始等待时,“我”有什么举动?心情如何?想一想一个满怀期盼的孩子,从早晨就开始等待期盼已久的出行,这使得在平日看来还可以忍受的单调时光变得更加不好挨。作者从怀着这样心情的“我”的角度出发,用细腻而质朴的笔触描写了“我”挨这段时光的情境。作者借助动作描写和内心独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小孩守着一本电影画报——还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孤独地在院子里打发时间的场景。这个孩子没有玩伴,已经将一个人能玩的游戏玩了许久,看过天,追随过天上的流云,拨弄过地上的蚁穴,就连那毫无新鲜感的画报也成了弥足珍贵的“玩伴”。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示了“我”等候母亲回来时,一个人艰难打发时间的情形,表现了“我”的忍耐和执着。这还不够,接下来,作者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了“我”的内心独白,让人进一步体会到“我”的脆弱和无可奈何,忍不住对“我”心生怜爱。为了抓住那个星期天里最后的时间让母亲兑现承诺,“我”冒着被匆匆奔忙的她绊倒的危险,一直跟着她,甚至让自己小小的身子追在她的腿底下,从而发生了观察点的变换。2.为什么母亲“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在“我”眼里,那明明是为了避免绊倒“我”而匆忙移动的母亲的双腿,竟然显得那么脆弱,好像随时会被“我”绊倒一般,展示了“我”跟随母亲步伐的紧密,更形象地表现了“我”急切的心理。独立思考3.我对电影画报里的人物的想象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状况?4.“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5.“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这里“我”明白了什么?小结 这篇课文从孩童视角出发,描写了“我”的所见所感所思,语言平实质朴,甚至有点儿絮絮叨叨如儿语,要在看似简易的语言中,感受和理解“我”的心情和情感。虽然母亲没有兑现承诺,但是“我”并没有怨她,这是为什么?那个星期天,母亲虽然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但这并不说明她不是一位好母亲。首先,母亲是想带“我”出去的,她很早就允诺过,可能迫于现实条件,一直没有办法做到。但是她终于还是答应要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而且那天开始时她都记得自己的承诺。然而,生活压力过大,她必须完成作为母亲应该完成的劳作,也许这样的劳作比带“我”出去玩更重要,所以她始终沉浸于繁忙的劳作中,彻底忘记了承诺。“我”无声的哭泣惊醒了母亲,她于是惊惶地抱着自己疼爱的孩子道歉,与“我”一起感受那失落而荒凉的心绪,让“我”获得些许安慰。母亲始终是一位好母亲,哪怕她不向生活低头,却仍然不改她是一位好母亲的本质。三、总结拓展《那个星期天》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的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小节。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文章细腻而委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四、作业布置1.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的心情不同,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从下面的情景中选择一个,分别描写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下所见的景物,体会“融情于景”写法的好处。走在小巷中 奔跑在田野上 漫步在公园里2.在写作中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