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4张PPT。第1节 人体的稳态在高温下剧烈运动的人要
人饿了要
人体的体温总是稳定在大量喝水吃饭37℃左右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细胞的生活环境(60%)体
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细
胞
内
液细
胞
外
液内环境血浆存在于组织液分布于淋巴液存在于血管组织细胞之间淋巴管中积极思维: 1、以下几种细胞的生活环境:组织细胞
血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血浆一侧为血浆,另一侧为组织液一侧为淋巴液,另一侧为组织液积极思维:2、细胞外液间的物质交换如何进行:细胞外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是内环境的成分吗?分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2、稳态的概念 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下,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机体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1)温度:人的体液温度维持在37.5℃(2)酸碱度:血浆的pH维持在7.35~7.45之间(3)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液体浓度越高,渗透压越大;反之。血浆渗透压在37 ℃时,约为770KPa,相当于生理盐水的渗透压。3、稳态的生理意义 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4、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反馈正反馈
负反馈反馈调节——维持血压的负反馈调控过程血压恢复正常心血管中枢心率减慢
心输出量减少细胞外液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B.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体内的细胞可以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间接进行物质交换
D.人体的细胞内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D5、红细胞的内环境是_________。
6、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液经过了几层磷脂分子?
(4层)血浆二、体温调节(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1、什么叫人的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2、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代表体温?1)口腔温度
2)腋窝温度
3)直肠温度平均为37.2℃
平均为36.8℃
平均为37.5℃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在狭小的范围内变动1)年龄:新生儿、儿童 > 成年人 > 老年人
2)性别:女性 > 男性 ,高0.3℃(一)人的体温及其意义3、体温是恒定不变吗?3)昼夜:同一人清晨2~4时最低,14~20时最高,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二)、体温恒定的调节 产热量 = 散热量(动态平衡)1、热量的来源: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呼吸作用)肝脏和骨骼肌是产热的主要器官2、散热的途径:主要靠皮肤汗腺分泌汗液;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下丘脑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
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二)、体温恒定的调节3、体温恒定的调节过程:冷觉感受器寒冷环境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垂体减少散热肾上腺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代谢水平增加增加产热温觉感受器增加散热炎热环境(三)、体温恒定的意义: 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影响酶活性)上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A液为 ,B液为 ,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 组织液血浆淋巴内环境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D人在寒冷的环境中的身体变化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液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交感神经兴奋⑥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⑦骨骼肌战栗⑧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⑦⑧A下列对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而感受器则分布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B.人在寒冷环境下,血液中肾上腺素等激素的含量一般会上升
C.人在炎热环境中,机体可通过减少产热,增加散热使体温下降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主要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A.B.D三、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一)、水的调节★ 水的来源:3个;
水的去路:4个
★ 摄入主要途径:饮食
排出主要途径:泌尿
★ 水的平衡:
摄入量=排出量1、水的平衡3、水平衡的调节2、尿液的形成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饮水不足、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三、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二)、无机盐的调节无机盐在体内的含量很小,以离子形式存在2、无机盐平衡的调节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保钠排钾)醛固酮:肾上腺皮质分泌增加减少重吸收Na+↑
分泌K+↑重吸收Na+↓
分泌K+↓血钠降低
血钾升高吸钠泌钾血钠升高
血钾降低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缺水:口渴,尿少,影响代谢废物的排出
缺钠盐:渗透压下降,血压下降,心率快
缺钾盐:心率失常四、血糖代谢(一)、血糖平衡及其意义1、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值:3.9~6.1mmol/L2、来源与去路血糖
3.9~6.1
mmol/L食物中糖肝糖原非糖物质CO2 + H2O+能肝糖元、肌糖元脂肪、某些氨基酸氧化分解合成转变消化吸收分解转化80~120mg/dL来源和去路维持动态平衡(二)、血糖平衡的调节1、相关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升血糖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降血糖2、调节过程:血 糖 浓 度 升 高血 糖 浓 度 降 低 胰岛素 分泌增加 胰岛 B细胞 胰岛 A细胞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加减少来源增加去路1、糖尿病机理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血糖大于 160-180mg/dL糖尿(三)、糖尿病及其预防三多一少饥饿多食胰岛素分泌不足细胞内氧化利用障碍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多尿多饮排出大量糖时,带走大量水分消瘦糖氧化功能障碍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2、糖尿病症状演示实验:尿糖的测定蓝色砖红色沉淀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有糖如果某人持续出现糖尿,是否就能肯定他是糖尿病患者?不一定,如肾脏功能发生障碍的人,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将葡萄糖重吸收回血液,他的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1 、人体内产生渴觉的部位是 ( )
A.下丘脑 B.口腔
C.大脑皮层 D.垂体后叶 2、下列哪种情况下尿液会增加 ( )
① 水分摄入过多时② 天气转冷时 ③ 患糖尿病时 ④ 注射一定量 1% 氯化钠溶液时 ⑤ 摄取过多过咸的食物时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⑤ C C 3、下列有关醛固酮功能,正确的是 ( )
A.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和钾离子的重吸收
B.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分泌
C.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钾离子的重吸收和钠离子的分泌
D.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 D 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Na来自饮食,主要通过汗腺排出
B、K+排出的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C、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
D、寒冷环境中人体内多余的水分只从肾、肺和消化道排出C (03江苏).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使血钾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
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减少
B、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浓度增加
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
D、抗利尿激素浓度减少,醛固酮逍度减少
C正常情况下,人体摄人和排出的无机盐是保持平衡的。若只饮水不进食,则( )
A、K+排出量大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B、K+排出量等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C、K+排出量小于正常情况下的排出量
D、K+排出量等于零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抗利尿激素分泌分别在 ( )
A.大脑皮层、下丘脑、下丘脑神经细胞
B.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神经细胞
C.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
D.下丘脑、下丘脑、垂体BC 4 、将狗的双侧肾上腺摘除,当其出现随尿液排出的 Na+、 K+,结果如下图。注射的激素是
A.利尿激素
B.肾上腺素
C.醛固酮
D.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1、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不是因为它能( )A 抑制肝糖元分解 B 促进血糖氧化分解C 促进血糖排泄 D 抑制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2、在胰岛B细胞受损时( )A 糖的来源增加,去路也增加B 糖的来源增加,去路减少C 糖的来源减少,去路增加D 糖的来源和去路都减少
3、正常人血液中的C6H12O6稳定在80~120mg/dL,血糖的来源不包括( )A 消化食物后吸收 B 肝糖元分解C 非糖物质的转化 D 肌糖元分解CBD4、目前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是( )A 修复受损的胰岛B细胞 B 基因治疗C 调控饮食结合药物方法治疗 D 口服胰岛素
5、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是( )A 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B 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C 多食、多饮、多尿且体重减轻D 有机物代谢障碍,分解缓慢
6、吃糖一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A 胰蛋白酶 B 胰淀粉酶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CCC7、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没有胰岛素,葡萄糖将不能进入细胞 B 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C 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元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 胰岛素不足,细胞供能障碍,非糖物质转化成葡 萄糖增多
8、较大剂量注射某种激素后,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少以至昏睡休克,该激素是( )A 甲状腺激素 B 雄性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9、胰岛素分泌最直接的调节因素是( )A 血糖含量升高 B 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增高C 生长抑素的含量增高 D 抗利尿激素升高DDA右图分别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801001201401601802002202300123t/h血糖含量/mg·dL-1摄取葡萄糖溶液abba胰岛素增加减少减少减少增强形成糖尿相同肾小球不能阻止葡萄糖从血浆进入肾小囊重吸收大得多丢失大量水丢失大量水细胞利用糖障碍脂肪和蛋白质让一健康人和一糖尿病患者于空腹时同时口服葡萄糖,服用量按每人每 1kg 体重 1g 计算,随后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人的血糖浓度和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1)两人血糖浓度变化如图 A ,其中表示糖尿病患者的曲线是 。
(2)下列 B—E 四种曲线图中能正确反映二人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的是 。
(3)从上述分析中可知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往往 ,而血糖浓度 。 BD不足 过高且不降左图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垂体释放的 A 物质是 激素。
2. B 结构的名称是 。
3.细胞外渗透压下降后,刺激感受器,通过下丘脑的调节,减少 的分泌。
4.某人一天要喝 24 磅水,不喝不行,经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垂体功能有问题。你认为此人多饮多尿的原因是什么? 抗利尿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垂体不能正常释放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五、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 机体识别的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识别“自己”,排除“非己”。1、免疫2、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巨噬细胞免疫系统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其他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
细胞因子、补体等(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3道免疫防线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杀菌物质杀灭细菌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麻疹病毒(病原体)人体抵抗麻疹病毒的物质
(特殊蛋白质)麻疹病毒麻疹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免疫的类型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免疫)特点:后天获得,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特点:是先天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异性举例:皮肤、黏膜;巨噬细胞举例:抗体消灭抗原抗原: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病原体、花粉等异物1、抗原和抗体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有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三)、特异性免疫----依靠淋巴细胞抗原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抗体消灭抗原依靠抗体消灭抗原的免疫方式2、体液免疫不依靠抗体,而依靠T淋巴细胞实现的免疫方式3、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进入体内尚未进入细胞的抗原(如少量的细菌或病毒等)主要由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而这些抗原一旦进入细胞内部,就要靠细胞免疫来将它们消灭、清除了。抗原靶细胞(即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1)过敏反应
2)自身免疫病六、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缺陷或不足免疫功能过强免疫缺陷症,如爱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爱滋病病毒(HIV)逆转录病毒两条单RNA攻击对象:T淋巴细胞侵染过程:注入病毒RNARNADNA整合到人染色体上转录翻译出病毒蛋白质装配释放请思考:
免疫系统的防卫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2.自身免疫疾病: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会把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1.超敏反应:
(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所产生的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如:花粉过敏、青霉素过敏、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下列皮肤的作用中,属于免疫作用的是( )
A、防止细菌侵入 B、防止水分蒸发
C、感受外界刺激 D、调节体温2、人体内可以吞噬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3、下列现象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的杀菌作用 B、接种百白破疫苗
C、白细胞吞噬病菌 D、皮肤的屏障作用4、免疫细胞主要是 ( )
A、吞噬细胞 B、腺细胞
C、上皮细胞 D、淋巴细胞DBAD练 习5、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作用是( )
A、杀菌作用 B、清扫异物
C、吞噬病菌 D、保护作用6、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体内存留时间有长有短
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能破坏和排斥所有病原体
D、是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7、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 )
A、破伤风 B、百日咳 C、肺结核 D、天花8、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肝脏 B、脾脏 C、胸腺 D、淋巴结CBCA练 习9)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练 习10)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的是(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C血液分层血浆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存储于垂体。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减少增加减少减少增加皮肤对寒冷的反应示意图皮肤对炎热的反应示意图人的泌尿系统
1、组成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①在肾小体产生原尿: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盐、葡萄糖、尿素和尿酸等物质都可被滤过到肾小囊腔中,这就是原尿。
②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分、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回收到血液;余下废物,如尿素、尿酸、部分无机盐和水由肾小管流出,经收集管到肾盂为尿。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巨
噬
细
胞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