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1.2 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1.2 分数的意义 -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6 09: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4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理解单位“1”的含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一个分数中有几个分数单位。
3.在理解分数含义的过程中,渗透比较、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学具:圆片、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一板面包图片(分格的)、4个面包图片、一段绳子
教具:课件、磁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师(出示):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数吗?
师:那你们会读这个数吗?它的各个部分(分别手指分母、分子、分数线)分别叫什么名字?
师:很好,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师板书:分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具体分数,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初步认识,为后面表示作好铺垫。】
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一)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圆片、正方形、一板面包图片等学具,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这个分数吗?
师:看来大家很有信心!下面大家就通过折一折、画一画等方式,表示出
学生动手表示
师:表示完的同学可以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所表示的
2.交流反馈。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的?
生1(上台展示):我把一个圆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哦!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很好!还有谁想说一说?
生2(上台展示):我是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其中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不错!谁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生3(上台展示):我是把4个面包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这些面包的。
师:哦,你不是把一个图形,而是把一些面包平均分成了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大家说可以吗?
师:对!可以的,我们在三年级就见到过这种情况。还有同学是像这样表示的吗?
学生展示用绳子、面包表示的情祝。
【设计意图:在三年级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表示,加深学生对的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整体,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些物体,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好准备。】
3.小组交流,认识单位“1”。
师:很好!(用课件在一个画面中分类呈现学生汇报过的几种情况)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同学们的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方?先自己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①学生观察、比较,再组内互相交流。
师:谁想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相同的地方是我们都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的。不同的地方是我们分的东西不同,分的东西的总体的数量也不同。
师:你们把什么平均分成了4份?
生:把一个图形或者一段绳子,还有一些面包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在这里,我们是把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手指课件)看作了一个整体,把这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用来表示,这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师板书:整体 单位“1”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哪些东西看成单位“1”?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②学生思考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
生1:可以把一箱水果看成单位“1”
生2:也可以把全班同学看成单位“1”
生3:可以把1厘米看成单位“1”
师:对!一个计量单位1米、1厘米都可以看成单位“1”,比如,1毫米就是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表示的方法的异同,数形结合,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引导学生总结的意义,认识单位“1”】
4.动手操作,深入研究、
师:老师现在也有一幅表示的作品(课件展示下图)
● ●
师:露出来的部分是一个整体的,你能摆一摆,并说一说它的整体是怎样的吗?
学生动手摆、说。
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我又摆出了3组圆片,每组2个,这个整体是8个圆片。
师:你为什么这么摆?
生:这里露出来的2个图片是整体的,说明还有3份这样的圆片,我就摆出来3组,每组2个。
师:这里的是把什么看成单位“1”了?
生:这里的是把8个小圆片作为一个整体,看成单位“1”
师:非常很好!那你摆出的部分应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
学生思考后汇报:(师板书)
师:为什么用表示?
生:因为这里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4份,我摆出的部分占了3份,所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摆出一个的整体、用表示自己摆出的圆片,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巩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即时练习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表示的含义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分数,再和同桌说一说你写的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学生写分数后小组交流。
师:哪个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写的分数?
生1:我写的是(师板书)。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5份就是。
生2:我写的是(师板书)。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11份,这样的9份就是。
(二)认识分数单位
师:同学们介绍的都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第46页,请你完“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在课件上汇报。
师:这里把们什么看成単位“1”了?
生:把一堆糖看成了单位“1”
师(手指课件):像这样,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单位。
师:(指着板书上的、、)谁来说一说黑板上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说它们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分别汇报。
(三)分数的产生
师:现在,我们对分数的意义及分数的单位有了一定的掌握,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课件依次演示书第45页图片中的内容。)
在学生看完之后,让学生说说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师(小结):看来,分数是我们在生活中测量、分物时,或者在计算时得不到一个整数结果的情况下而产生的(课件呈现),来源于生活或者数学中的客观需要,正是由于这些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继续认识其他数。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分数是在整数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基础上,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科书第48页第6题
2.完成数科书第48页第7题
3.完成数科书第48页第9题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加深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
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疑问吗?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