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7 13:49: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52张PPT。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 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 王安石(1021~1066) 《元日》这首诗就写于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写作背景苏tú sū我会认屠我会写符学习字词元 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整体感知①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②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③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明亮的样子。
④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神。自行朗读古诗《元日》: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想一想:诗中写到了哪些节日特点?课文讲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指屠苏酒,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屠苏资料袋 这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指由暗转明的朝阳。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
诗意: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资料袋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到了;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为庆祝新春,人们总要拿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译文:说一说:《元日》一诗体现了哪些节日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精神?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元日爆竹春风曈曈换上新的桃符万象更新结构梳理 “这是一首写 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了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 ,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古代迎接新年饮屠苏酒开门迎新主题概括春 节
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九。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的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拓展延伸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清明节课前导入 杜牧(803-825)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晚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人们把他与李商隐称为“小李杜”。作者简介酒魂牧húnjiǔmù我会认断喝童学习字词欲魂借酒牧我会写何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 明
[唐] 杜牧整体感知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全文释义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此句点明诗人所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纷纷:细雨不停地下。课文解读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断魂:指心情惆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诗中描写了哪些事物?“纷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春雨行人“纷纷”用在这里形容春雨,形象贴切地把春雨那种细、密、轻的特点描写了出来。诗中的“行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指的又是什么呢?“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又要冒雨赶路,雨湿衣衫、春寒料峭。诗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问路了。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指:指向远方。
牧童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诗中“遥指”有哪些含义?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字面意义是远,让我们认为杏花村一定离这里还有十分遥远的路程。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为诗句增添了不少情趣。 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景清明人雨纷纷行人诗人牧童结构梳理 这首诗描写 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 。清明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主题概括 《清明》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这首诗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课堂总结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认为可以避灾。知背景 诗题意思:题目点明了诗的主要内容。是王维在长安时所作。即王维重阳节这天思念家乡的亲人兄弟。解诗题九月九日:古代认为“九”是阳数,所以称九月九日为重阳。
兄弟:家乡的亲人和兄弟。看图请记住这些重阳节习俗登高插茱萸记习俗看图请记住这些重阳节习俗吃重阳糕喝菊花酒记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读诗句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17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知作者xiōng bèi我会认兄 倍我会写兄独学字词异佳独在他乡为异客词语解释:
异乡:他乡、外乡。指诗人所在的长安。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的大意:
我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解诗意每逢佳节倍思亲词语解释:
佳节:美好的节日。
喜庆的节日。
倍:加倍,格外,更加。
诗的大意:
每逢佳节到来加倍思念亲人。遥知兄弟登高处词语解释:
遥知:自己在远方想到。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诗的大意:
遥想家乡的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少一人词语解释: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惯。
诗的大意:
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古诗今译:
我在异地他乡,每逢佳节到来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想必在遥远的故乡兄弟们头戴茱萸,登高远望,也会想着身边唯独缺少了我这个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赏古诗总结古诗简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思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在思念他。人们在节日里会更加思念离别的亲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堪称千古绝唱,感染了古今读者。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